慈然 - 월, 2018/05/07 - 16:45
2018-Q1 經文更新
《般舟三昧經》卷1〈問事品 1〉:「阿迦[8]貳吒天」(CBETA, T13, no. 418, p. 903, a17) [8]貳=尼【宋】【元】【明】,=膩【知】。
《道行般若經》卷2〈功德品 3〉:「阿迦[15]貳吒天等,天上諸天人,皆往到彼所,問訊聽受般若波羅蜜,作禮遶竟已各自去;及諸阿迦[*]貳吒天,」(CBETA, T08, no. 224, p. 435, a15-18)
[15]貳=膩【明】*。[*15-1]貳=膩【明】*。
《四阿鋡暮抄解》卷2:「阿迦貳吒(一究竟天上之上中下也」(CBETA, T25, no. 1505, p. 14, b7)
.........有關阿迦貳吒天做了變更
建議不要做修正,原因如下:
- 音譯詞
- 較早的譯本
- 中古音的研究
- 有的改尼,有的改膩
- 如果為了統一做變更,“達貳迦”是否也要一起改?
討論區:
RE:2018-Q1 經文更新
請教,從「中古音的研究」,「貳」字的讀音為何?
貳的中古音可能是讀 ni, 有很多方言是讀尼
貳的中古音可能是讀 ni, 有很多方言是讀尼
RE:貳的中古音可能是讀 NI, 有很多方言是讀尼
洹河
此次將洹河改為恒河, 是否也不要做變更, 因為洹河的古音可能比較近於梵文的音. 是否下註, 通恒.
RE:洹河
如果「洹、恒」是類似「貳、膩」的情形,我們會依「貳、膩」的情形來處理。
此件我已列入待辦。
洹河?恒河?
洹河?恒河?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卷1:「佛語提無離菩薩:「可知[37]洹河邊沙,一沙為一佛土,盡索滿中星宿,是數可知。伅真陀羅所供[38]事佛其數不可計。」」(CBETA, T15, no. 624, p. 352, c25-28)
[37]洹河邊=恒邊【宋】【元】【明】【宮】。[38]事=是【明】。
《文殊師利普超三昧經》卷3〈月首受決品 12〉:「又當來世尊! 猶如[12]洹河沙。
分別[13]知六趣, 慧度於無極」(CBETA, T15, no. 627, p. 426, b20-21)
[12]洹=江【宋】【元】【明】【宮】【聖】。[13]知=如【聖】。
以上建議不要做修正,原因如下:
恆河(梵語:गङ्गा,印地語:गंगा,烏爾都語:گنگا(Ganga)國際音標發音:[ˈɡəŋɡaː]
聆聽;坦米爾語:கங்கை,孟加拉語:গঙ্গা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洹
亘
元
桓
ɡʷaːn
洹
亘
元
袁
ɢʷan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等
呼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洹
袁
雨元
云
元合
元
平聲
三等
合口
元
臻
上平二十二元
ɣĭwɐn
ɣiuɐn
ɣiuɐn
ɦʉɐn
ɦʷiɐn
ɦuan
yuan2
yan
hvan
水名亦縣名在相州又音桓
洹
桓
胡官
匣
桓
桓
平聲
一等
合口
桓
山
上平二十六桓
ɣuɑn
ɣuɑn
ɣuɑn
ɣuɑn
ɦuɑn
ɦʷɑn
ɦwan
huan2
ghuan
huan
水名在鄴又干元切
RE:洹河?恒河?
音韻方面我不熟,就所查到的資料,只見「洹」字有「桓」、「袁」二音,沒看到「恒」音。
這類涉及上古音、中古音的文字,一般字典(如《漢語大字典》、《康熙字典》)少有記載,一般人也沒這方面的知識。假如我們保留「洹河」,讀者幾乎只會讀作「洹(huán)河」,而不是「恒(héng)河」,甚至以為「洹河」不同於「恒河」。所以在用字選擇上,CBETA 在保留原書用字的前提下,會傾向選擇接近近代讀音的用字——這不是「修正」,而是「選擇」。
《一切經音義》錯字更正
《一切經音義》卷26:「紝婆蟲(上女林反梵語也紝婆是樹名葉苦可煑為飲治頭痛如此間苦楝樹其蟲甘之因以為名棟音蓮見反)。」(CBETA, T54, no. 2128, p. 479, a7-8)
《一切經音義》卷70:「賃婆果(女鴉反形如此土苦楝樹也楝音方見反)。」(CBETA, T54, no. 2128, p. 767, a6)
《一切經音義(第16卷-第25卷)》卷24:「
賃婆果
女[冗*鳥]反形如此大苦棟樹也棟音力見反。」(CBETA, C057, no. 1163, p. 119, c8-9)
RE:《一切經音義》錯字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