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的再審視 |「從《嘉興藏》到電子佛典」系列講座第一講精彩片段

標籤:

讓我們一起回顧「從《嘉興藏》到電子佛典」系列講座第一講精彩片段。

講題:從晚明印刷文化談嘉興藏

主講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CBETA 電子佛典基金會諮詢委員)

日期:2025 年 2 月 15 日 (六)


當我們透過宋代士大夫編輯的燈錄來認識唐代禪宗,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日本學界及教界對禪宗的理解與前提,全然適用於中國禪宗嗎?

在這段演講裡,廖教授帶我們換個視角,重新審視中國禪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廖肇亨教授的演講是不是讓人意猶未盡呢?第三場「從《嘉興藏》到電子佛典」系列講座將於本週六(3/8)登場!

前二場講座中,廖教授已帶領大家認識明清佛典的豐富內涵。

3 月開始,廖教授將以更宏觀的視角,揭示漢文佛典在東亞跨文化交流中的交融互攝,以及當代讀者如何藉電子佛典的使用,從嶄新的觀點認識漢傳佛教文獻。

講座精彩可期,誠摯邀請您一同進入漢文佛典的寶山。

 

第三講、3 月 8 日 | 東亞漢文佛典的互攝交融

透過宏觀的東亞視角,可綜觀佛教文化與跨域活動的互攝交融。閃耀的足跡,呈現了漢文佛教文獻在不同時空、文化的流傳與多元互動。

 

第四講、3 月 15 日 | 漢傳佛教文獻的再認識:展望與期待

現代的漢傳佛教研究者多聚焦於《大正藏》及《卍續藏》,然而透過《嘉興藏》、新出的明清佛教文獻及東亞視角,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漢傳佛教。CBETA 電子佛典為大眾帶來許多便利,並陸續收錄歷代佛典。電子佛典若能精益求精,將為漢傳佛教文獻的流通與應用開創具有時代意義的未來。

 

講者:廖肇亨教授(日本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CBETA 電子佛典基金會諮詢委員)

 

活動資訊:

📅時間:2025 年 3/8、3/15,週六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法鼓山德貴學苑 R614 教室(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6樓)

👉報名網址:https://cbeta.org/s/?JX

👉第三講 3/8 【東亞漢文佛典的互攝交融】 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live/W6oaqUb2Zj4


主辦單位:CBETA 電子佛典基金會 / 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 / 西蓮教育基金會

Comments

谢谢分享,能否提供讲座的文字稿?

讀者您好,

目前該講座並沒有製作文字稿,但您可以透過點閱 【活動報導】「從《嘉興藏》到電子佛典」系列講座第一講:從晚明印刷文化談嘉興藏,掌握其要義。

更歡迎您於 3/83/15,週六下午 2:00 4:00,透過現場或線上方式,參與此一系列講座,直接聆聽完整精彩內容喔!

以下重貼活動資訊,以供參考。

活動資訊:

📅時間:2025 3/83/15,週六下午 2:00 4:00

📍地點:法鼓山德貴學苑 R614 教室(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6樓)

👉報名網址:https://cbeta.org/s/?JX

👉第三講 3/8 【東亞漢文佛典的互攝交融】 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live/W6oaqUb2Zj4

CBETA 林聖詠

感謝您們剪接出三分半鐘帶字幕的精彩片段,我知道將演講文字聽打製作成字幕是一件耗時費力的工程。也謝謝您們整理出 【活動報導】,我是因此才得知有此重要講座。

請問可否考慮將完整(無字幕)的影片提供給大家學習?像我對於講座之內容(尤其是重點的部分)往往第一次聽時並無法完全聽懂,而需要倒帶反覆地重聽,然後才能漸漸真正理解及吸收主講人想表達的意思。謝謝您閱讀此留言。

讀者您好,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作為未來講座活動的參考意見。

考量到網路影片的時效保留較長,及需要確保讀者們擁有最好的閱聽體驗,我們的社群頻道每支影片上片前,內部人員都會多次確認所有細節。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目前會比較傾向以精選影片及會後報導的方式,跟各位線上讀者分享記錄下的講座喔!

CBETA 林聖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