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從《嘉興藏》到電子佛典」系列講座圓滿落幕——重新認識漢傳佛教文獻的價值與未來

標籤:

由 CBETA 基金會、法鼓文理學院及西蓮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從《嘉興藏》到電子佛典」系列講座,於 3 月 15 日(六)下午二時,在法鼓山德貴學苑圓滿落幕。本次講座以「漢傳佛教文獻的再認識:展望與期待」為題,吸引眾多學者與佛學愛好者的關注。

本場講座由 CBETA 顧問、AI 專家王昱鈞教授主持,他回顧了廖肇亨教授為大家帶來生動且具學術深度的精彩分享,並期待透過本次總結性探討,能進一步深化大眾對漢傳佛教文獻的理解,進一步探討電子佛典的未來發展方向。

廖肇亨教授首先感謝 CBETA 基金會董事長惠敏法師與執行長洪振洲教授的支持,讓他有機會分享多年來對佛教文獻的研究與省思。他指出,隨著資訊技術的進步,電子佛典已逐漸成為現代佛教研究與修學的重要工具。 CBETA 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日增,近年來,許多國外專家學者對 CBETA 深感興趣,並計畫來台考察數位人文發展的訊息,有感於 CBETA 長年的付出與努力開花結果,他身為 CBETA 的諮詢委員也與有榮焉。

在這場演講中,廖教授回顧大藏經發展歷程及近年的研究成果,將過去三場講座曾揭示的課題一一串起,並介紹許多目前未列入電子佛典的重要文獻,不僅為我們建構出一個見樹又見林的研究視野,也對新一代電子佛典的可能樣貌提出深具啟發的建議。

廖教授分享東京大學蓑輪顯量教授〈日本佛教研究的現狀與課題〉的研究結論,並以此反思華語圈的佛教研究,發現後者同樣有偏重教理思想研究,而忽略佛教文學及文獻的現象,且華語圈的近現代佛教研究偏重於文化人類學及社會科學範疇,少有從事近現代佛教文獻及歷史研究者。

因此,廖教授帶著大家重新檢視佛教藏經的發展歷程,並思考《大正藏》與《卍續藏》的時代性。廖教授指出ㄧ件經常被誤解的事:許多人誤以為《卍續藏》是《大正藏》的續編,但《卍續藏》的出版時間其實早於《大正藏》。此外,傳統大藏經採用雕版印刷有千年之久,到了《卍續藏》、《大正藏》則採用現代印刷技術,並採用現代郵政方式流通,使藏經的取得成本大幅減少。

然而,儘管《大正藏》及《卍續藏》的現代性帶來許多便利,卻也有不足之處,如新式排版破壞固有的版式,在字體辨識、標點及校勘記上也有許多錯誤,又過於偏重文字資料,未排入傳統藏經的插畫圖版,此外,在文學、歷史、藝術方面的資料也有所不足。

廖教授指出,相較於過去的大藏經,每個時代所新刊印的大藏經,在內容上都有所差異,其增減內容也揭示了當時佛教研究的樣貌與框架。或許不同時代對大藏經的關注點各異,我們無須完全復古,但或許可思考在現代資訊技術的輔助下,是否有其他呈現大藏經的可能性。

針對目前尚未整理入藏的佛教文獻,廖教授歸納出以下幾大類:
一、藏外逸書,例如月川鎮澄著作幾乎皆未入藏
二、各種金石碑刻、墨蹟、書畫
三、詩集、文集(例如《五山文學全集》、明復法師編《禪門逸書》)、靈驗記
四、韓國、日本、越南等東亞地區的漢文佛典
五、漢文以外的東亞佛典

此外,廖教授也認為電子佛典值得整理個別經典歷代註釋的校讎,例如《法華經》、《金剛經》等;或是單一作者著作全集,例如智者大師、月川鎮澄的著作;或是比對不同佛經版本在字句、字體上的差異。

廖教授並提出重編大藏經芻議。他重新檢視《卍續藏》與《大正藏》之後的幾部現代大藏經,如《中華大藏經》等,發現這些大藏經在體例及資料範圍上都有值得再思考的地方。廖教授認為清代漢傳佛教各種文獻史料是近現代佛教最大的一塊空白——清朝雖然距現代時間不遠,卻因為太平天國的戰亂,以及人們貴古賤今的傾向,因此文獻流失情況嚴重;以臺灣佛教來說,如日據時代文獻,或是百年內的臺灣佛教文獻也面臨同樣的處境;目前雖然有台灣佛教史料庫,但仍有許多新資料有待補充並整合進 CBETA。

廖教授臚列清代有待整理的重要佛教文獻,包括:一、山志寺志,如《妙峰山志》、《新黃檗志略》、《焦山志》及〈瘞鶴銘〉相關文字資料;二、詩文,如《聖駕南巡惠愛錄》、遺民僧石林道源《寄巢集》;三、禪宗語錄,如《磬山祖師語錄》、《天慧實徹禪師語錄》、迦陵性音《宗鑒語要》等。

至於佛教文學史料,則包括:一、《中國歷代僧詩總集》;二、僧詩選集,如《古今禪藻集》、《海雲禪藻集》;三、詩僧詩文別集,如李舜臣編《歷代釋家別集敘錄》;四、文人選僧詩,如《列朝詩集》、《明詩綜》、《清詩紀事》。

在佛教文學領域,僧人與文人對於詩作的選錄標準往往不同。僧人偏重於宗教體驗、行腳修行、生死議題,而文人則強調抒情與修辭,價值觀則以儒家標準為依歸。楚石梵琦禪師《西齋淨土詩》,不僅記錄修持體會的境界,也有優美的譬喻與象徵,同時獲得僧人及文人高度肯定,則是少見的例子。

廖教授強調,雖然現代人取得佛教文獻的門檻降低,但研究仍須保持嚴謹。因此,他經常提醒學生:「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他期待 CBETA 及台灣能夠成為漢傳佛教研究的重要基地,持續推動電子佛典的深化與拓展,讓佛教文獻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成為漢傳佛教研究的人間淨土、兜率內院。

 

image
CBETA 顧問王昱鈞教授引言

 

image
立足於蓑輪顯量〈日本佛教研究的現狀與課題〉的研究結論,反思華語圈的佛教研究。

 

image
今人整理的清代佛教文獻著作

 

image
近世單一宗派的史料相當珍貴!

 

image
廖肇亨教授說明研究課題的淵源

 

image
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護持藏經,成就漢傳佛教研究的人間淨土!

 

image
活動圓滿啦!儘管稍早大雨滂沱,但大家還是來出席了,好感動~ (手比愛心)

 

攝影:Bunny
文: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