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友大家好,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也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祝福各位在菩薩的慈眼照看下,平安健康、心想事成!
值此佳節,歡迎大家打開CBETA對照原文,看看這則記載於《釋氏稽古略》(T49n2037_p0833b02-b18)中,「馬郎婦觀音」的故事吧!
【古典新作】
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
「滋──」隨著火柴劃過磷皮盒身,藉著這一點火光,母親將佛前的香、燭燃起。桌案上成對的鮮花、四果、年糕,駐足嗅聞,空氣中漾著一種混合的甜。
凝神久視,眼前的德化瓷觀音踏浪而來,綽約中不失端嚴,花化魚籃,慈眉歛目,含一雙無限的慈憫。此情此景,他想起了那個古老的故事……。
※ ※ ※
唐憲宗時,陝右地區一位賣魚的美麗女子,受到當地鄉里一眾男士的強烈追求。女子所開出的婚配條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就是背書──,若能背誦所指定的典籍,婚約就成交。一時間,這些從未聽聞過佛理的男子,為了抱得美人歸,卯起勁來,一關又一關地,從暗記〈普門品〉到默誦《金剛經》,令人驚詫的是,「有志竟成」,經過如此嚴酷的篩選,最後仍有十數人通過了測試。
如此局面,倒換成這位提魚籃的女子很是為難,最後只好約定以三天為限,若能背誦出《法華經》者,當即許身下嫁,絕無虛言。
而一位姓馬的追求者做到了。
成親那天,女子告訴新婚的丈夫,自己病了,需別室靜養。此時的馬郎,還沉浸在新婚的喜悅中。然而誰也沒料到,這一病來得又急又猛,這位「馬郎婦」竟在新婚當晚撒手人寰。哀痛逾恆的馬郎只得在不捨中,將愛妻下葬。
數日後,一位從未謀面的老僧拜訪馬郎,問起了新婚妻子亡故之事,馬氏引對方至墳前,老僧當即舉起手中的錫杖往其中一撥,圍觀眾人不禁大吃一驚,此中竟只餘下一把串起的金骨鎖。老僧挑起眼前金骨,正色告訴馬氏及村民:「此是聖者以方便救度你們,往後所為,宜善思量!」說完便凌空而去,消失於天際。
眾人這才知曉,原來那位美麗的賣魚女子,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跡示現。「馬郎婦觀音」之名,遂不脛而走。
而佛法,亦在那幾位青年琅琅的背書聲中,於鄉里間日漸遠播。
圖:Ching
文: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