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one - 수, 2019/10/30 - 22:48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6〈之一〉:「五十四者、沙門瞿曇[A3]踹骨堅長上下滿好」(CBETA 2019.Q2, T09, no. 272, p. 344c6)[A3]:踹【CB】【麗-CB】,𨄔【大】
本来大正藏的𨄔字没问题。cbeta给改成了踹字。
討論區: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6〈之一〉:「五十四者、沙門瞿曇[A3]踹骨堅長上下滿好」(CBETA 2019.Q2, T09, no. 272, p. 344c6)[A3]:踹【CB】【麗-CB】,𨄔【大】
本来大正藏的𨄔字没问题。cbeta给改成了踹字。
古人踹、腨、𨄔等字混用,正字當為腨字。
古人踹、腨、𨄔等字混用,正字當為腨字。
是的。踹有做腨的意思,但是属于多音多义,用起来有歧义
是的。踹有做腨的意思,但是属于多音多义,用起来有歧义,不如只用腨。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這個地方,高麗藏用「踹」,但這裡若用「踹」是指「腳後跟」
這個地方,高麗藏用「踹」,但這裡若用「踹」是指「腳後跟」,意思不對。
大正藏用「𨄔」,是指「小腿肚」,意思是對了;不過大正藏用了與底本(高麗藏)不同的字,這不合大正藏的校勘體例(這我們管不了)。
剛查了磧砂藏是作「𨄔」:
CBETA 會參考磧砂藏改回「𨄔」字。
在哪看cbeat的校記啊?
CBETA 校記資訊放在 xml 檔裡,如底下的校註[39
CBETA 校記資訊放在 xml 檔裡,如底下的校註[39]:
T09n0263_p0079c28║ [38]舉喻億千, 分別解[39]說。 設有願發,
[39]說【CB】【磧-CB】【宋】【元】【明】【宮】,脫【大】,脫【麗-CB】
大正藏及高麗藏均作「脫」,CBETA 主要是依據磧砂藏校訂作「說」。
這筆校註在 xml 記錄作:
<note n="0079039" resp="Taisho" type="orig" place="foot text">脫=說【三】【宮】</note><note n="0079039" resp="CBETA" type="mod">說【CB】【磧-CB】【宋】【元】【明】【宮】,脫【大】,脫【麗-CB】</note><app n="0079039"><lem resp="CBETA.maha" wit="【CB】【磧-CB】">說<note type="cf1">Q09_p0204c22</note></lem><rdg wit="【大】">脫</rdg><rdg resp="CBETA.maha" wit="【麗-CB】">脫<note type="cf1">K09n0117_p0823a09</note></rdg><rdg resp="Taisho" wit="【宋】【元】【明】【宮】">說</rdg></app>
當中的「<note type="cf1">Q09_p0204c22</note>」是修訂依據。
目前在閱讀界面還看不到修訂依據,我們有打算將來能夠予以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