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ajin - 월, 2017/02/06 - 06:18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業;此是語,我由此故而起語業;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業。』舍利子!如是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以上,標點是否改為『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業;此是語我,由此故而起語業;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業。』讀起來較順?
討論區: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RE:大般若經初分轉生品第四之二
身我、意我、語我
贊同 Maha 的意見,也就是維持 CBETA 的原標點。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似乎不曾讀到漢譯經典有「身我、意我、語我」的用詞。
而且,從梵文、巴利文獻來看,也似乎未曾出現類似「身我、意我、語我」的詞彙。
Yifertw
先有【我】,然後有【我身】、【我語】、【我意】...
謝謝兩位大德回應。
我的淺見,一切善業惡業的起源,來自於對【我】的迷惑,以為有【我】。因為有【我】,所以有【我所】,亦即【我身】、【我語】、【我意】...&也因而同時有【非我】...。
假設那一段經文的標點為:【『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業;此是語,我由此故而起語業;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業。』舍利子!如是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似乎意味著:有【我】想是ok的,即使有【我】執在,只要【我】不起【身】、【語】、【意】想,就不會起身語意業。這似乎很不通。此所以我覺得標點似乎應改為『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業;此是語我,由此故而起語業;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業。』。
網路上搜了一下,意外發現和我一樣把標點放在【我】之後的,似乎不少。https://www.google.com.tw/webhp?source=search_app&gfe_rd=cr&ei=76g5VeT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