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高僧傳》卷18,一字疑誤

《續高僧傳》卷18:「釋慧瓚。俗姓王氏。滄州人。壯室出家。清貞自遠。承稟玄奧學慕綱紐。受具已後偏業毘尼。隨方聽略不存文句。時在定州居于律席。講至寶戒。法師曰。此事即目卒難制斷如何。瓚聞之私其說。時襆中有錢三百。乃擲棄之。由是卒世言不及利。」(CBETA, T50, no. 2060, p. 575, a18-23)
 
「賤」字,疑為「踐」字之誤。
maha의 이미지

比照這兩筆資料:

  1. 《續高僧傳》卷18:「釋慧瓚。俗姓王氏。滄州人。壯室出家。清貞自遠。承稟玄奧學慕綱紐。受具已後偏業毘尼。隨方聽略不存文句。時在定州居于律席。講至寶戒。法師曰。此事即目卒難制斷如何。瓚聞之私其說。時襆中有錢三百。乃擲棄之。由是卒世言不及利。」(CBETA, T50, no. 2060, p. 575, a18-23)
     
  2.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卷19:「隋慧瓚 滄州王氏子也。壯年出家。志慕高遠。受具後。聽毗尼于定州黌宇。每講至財利。則法師欲以為難即制斷。瓚聞而之。時襆中有錢三百。輒棄去。自爾終身不言財利。」(CBETA, X77, no. 1522, p. 237, a24-b3 // Z 2B:6, p. 382, d17-p. 383, a2 // R133, p. 764, b17-p. 765, a2)
當中的「」、「」在《漢語大詞典》有相近的意思,如下:
 
賤:6.輕視;鄙視。
薄:11.輕視;鄙薄。
 
因此,「『賤』字疑為『踐』字之誤」未必可以成立。
CBETA Maha 吳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