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4和13705号字

13704: [淴-心+口] , 词频39

13705:[淴-心+月], 词频5

cbeta勘误为㳷字.  但是查找上下文. 文中有一处解释为: 契合也。

故此字应为吻的异体字U+8117 [月*(勿/口)]

读wen3音.表示契合的意思.   在文中多用"吻合"这个词出现

而㳷无此含义

康熙字典有云: <楞严经>: 心綿愛㳷(hu1).

是孤例.  不如  心綿愛吻. 上下贯通,解释清楚.

怀疑此字一直就是吻的讹误

maha의 이미지

13704: [淴-心+口] , 词频39
13705:[淴-心+月], 词频5
 
cbeta勘误为㳷字.  但是查找上下文. 文中有一处解释为: 契合也。
故此字应为吻的异体字U+8117 [月*(勿/口)]
 
读wen3音.表示契合的意思.   在文中多用"吻合"这个词出现
而㳷无此含义
「而㳷无此含义」——「㳷」字,就《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四)ㄇ|ㄣˇ
合。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三摩地中,心愛綿㳷。」
 
就經論解釋:
  •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9:「心愛綿㳷。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綿密也。㳷合也。」(CBETA, T39, no. 1799, p. 953, c3-4)
  • 《楞嚴經集註》卷9:「三摩地中心愛綿㳷。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資中云。夫亡機寂照。理自玄會。若希求㳷合。擬心即差。於是天魔得其便也。
    谷響云。綿㳷者。綿微㳷合也。
    補遺云。言契合者。求與我說符合。此必想中自生見解。不按經論故也。如言佛有大小真假等。豈非邪解乎。」(CBETA, X11, no. 268, p. 655, a16-p. 656, a1 // Z 1:17, p. 249, a16-c1 // R17, p. 497, a16-p. 498, a1)
以上資料顯示「㳷」(ㄇ|ㄣˇ)字是有「合」意的。
 
CBETA Maha 吳寶原 

 

字典里面的含义有三个:

㈠音呼。①青黑色。②大清。

㈡音稳。水绝之状。

㈢音退。浸渍去色。

并无契合的含义.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和康熙字典在提到契合的含义的时候,都仅仅能提到<楞严经>,这也说明,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解释. 是孤证,孤例.

另外,cbeta里面可以找到两处解释,

一处(可洪音义第九卷)解释㳷是泯字的避讳字, 原字做湣.

一处解释是䐇的讹字.  正做吻.

从上下文来看, 多数是做吻, 少数是做泯.

 

  •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9:「心愛綿㳷。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綿密也。㳷合也。」(CBETA, T39, no. 1799, p. 953, c3-4)

此处含义解释的对,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字在字典中无此含义. 这个含义只是注疏的解释.  注疏的解释不能作为字的解释

《楞嚴經觀心定解》卷9:「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㳷當處湛然。此文正明動魔。飾謂修飾。所修之禪乃是飾三摩地不同世間禪也。㳷應是䐇。武粉切。合也。㳷音忽。是青黑色即非今意。」(CBETA, X15, no. 306, p. 821c17-21 // R24, p. 78b4-8 // Z 1:24, p. 39d4-8)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2:「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前約信解行位明此真見。不逐緣生。不因境起。仍留真見不亡自相。今此所明。約見道已去直至極果。真用顯發。照真體時。體之與用俱非見相。若以上見為用下見為體。用照體時。理智[2]㳷然。無體可得。用相亦亡。故云見非是見。」(CBETA, T39, no. 1799, p. 854a5-10)[2]:㳷=[淴-心+口]【甲】,=[淴-心+月]【宮】

这个地方就应该做"理智泯然"解释了.

这个字本来就很奇怪的一个生僻字, 同时使用一个极其罕见的含义就更加的奇怪.

结论, 要么是吻的避讳字,要么是泯的讹字. 因为总共没几个,建议在xml文件中注明,那些是吻的含义,那些是泯的含义.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