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聖 - Wed, 2022/04/27 - 11:57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 [0171a16] 無點梵行 的「點」可能為「玷」的誤植。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三十二[0721b13] 為「無玷梵行」。
乾隆大藏經 第131冊 No.155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 第 32 卷 為「無玷梵行」。
請確認一下是否為誤植。
學聖
討論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 [0171a16] 無點梵行 的「點」可能為「玷」的誤植。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三十二[0721b13] 為「無玷梵行」。
乾隆大藏經 第131冊 No.155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 第 32 卷 為「無玷梵行」。
請確認一下是否為誤植。
學聖
Re: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32卷可能的錯誤
讀者您好:
感謝提供修訂建議!經查找可得之藏經典籍,目前判斷「無玷」、「無點」在佛教典籍有混用的情況,且在不同的藏經版本,也有用字上的差異,故原用字「點」不算是錯字,此處擬新增參照用字。
【本題背景資訊】
T10n0279_p0171b02:親近。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所讚所說清淨梵
T10n0279_p0171b03:行,誓願修行,悉令圓滿,所謂:不破梵行、不缺
T10n0279_p0171b04:梵行、不雜梵行、無點梵行、無失梵行、無能蔽
一、原書用字同電子檔作「點」。
二、對校:
(1)底本麗本(K08n0080_p0624a08)亦作「點」。
(2)金藏乙本(首殘AC6523_032_0001a11
)、思溪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第SX1044號第5圖第5行
)、宮本(日本宮內庁書陵部藏大藏經第1203帖第4圖第1行
)亦作「點」。
(3)磧砂乙本(QC023n0082_p0419b07
)、永樂北本(P029n0084_p0392b01
)、龍本(L026n0084_p0097a01
)均作「玷」。
三、他校
(一)略舉《華嚴經》相關著作
(1)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對應本題「無點梵行」之經文為「無垢梵行」(T09n0278_p0534b02)。
(2)《大正藏》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底本為明本)卷85:「十九離塵戒,即第四無點梵行,不犯墮罪無塵點故。」(CBETA 2022.Q1, T36, no. 1736, p. 669b29-c1)
(3)《中華藏》載《洪武南藏》本《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淨源錄疏注經)作「無點梵行」,夾注小字澄觀疏:「持波逸提如白珪之玷雖則可磨亦不為也」(C91n1771_p0102b05;同見)。
(4)《卍續藏》《華嚴經合論》收錄之經文作「無玷梵行」(X04n0223_p0353a20)。
(二)「無點」在佛教典籍中的使用情形
1.許多佛經使用「無點」來表示無染,部分有出注異本用字作「玷」。
如:
查找此處底本,麗本亦作「點」。(K17n0647_p0863a21)
2.在CBETA詞彙搜索與分析檢索「無點,無玷」在CBETA收錄之《大正藏》內文分布情況,發現:
(1)最常出現在「無點」後的第一個字為「污」,共6筆,相對而言,「無玷污」僅1筆。
(2)最常出現在「無玷」後的第一個字為「所」,共3筆,其餘字串多為1~2筆,其中較特別的字串為「無玷慧」。
(3)《大正藏》所收錄的實叉難陀的譯作僅出現「無點」1筆,未見「無玷」用詞。
4.與實叉難陀同樣唐代所出之典籍,「無點」14筆(含本題),「無玷」10筆。
四、理校
《漢語大詞典》摘錄
由前述資料可知,「無玷」、「無點」在描述的主體上有差異,就其形容作沒有些微污染的語意來說,尚可視為通用。此外,這兩個字串在佛教典籍有混用的情況,且在不同的藏經版本,也有用字上的差異,故本題用字「點」不算是錯字。
《大正藏》對校宋、元、明、宮本,此處似乎應出注而未出注,CB擬新增參照用字:
(1)思溪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第SX1044號第5圖第5行
)、宮本(日本宮內庁書陵部藏大藏經第1203帖第4圖第1行
)作「點」。
(2)永樂北本(P029n0084_p0392b01
)、龍本(L026n0084_p0097a01
)作「玷」。
CBETA 陳亭螢
感謝用心
感謝用心校閱指正。阿彌陀佛!
學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