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21.9經》

有兩個問題:

1. 標點造成語詞不一;

《增壹阿含21.9經》

[0605c02] 世尊告曰:「諸比丘!是謂色為大患。復次,比丘!若見彼女人身壞命終,將詣塜間。云何,比丘!本見妙色,今以變改,於中見起(、?) 樂想 ,豈非大患乎?」

[0605c10] 世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烏、鵲、鵄、鷲競來食噉,或為狐、狗、狼、虎所見食噉,或為蜎飛蠢動、極細蠕蟲而見食噉。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變,於中起苦、樂想,豈非大患乎?」(後面提到「苦、樂想」都是與此段用法相同)

 

2.「若」字的用法,造成語句不太對稱(紅字是新版修訂字):

[同經]

[0606a23] 「云何為名痛味?於是,比丘!得樂痛時,便知我得樂痛;得苦痛時,便知我得苦痛;若得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痛。若得食樂痛時,便知我得食樂痛;若得食苦痛時,便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痛。不食苦痛時,便自知我不食苦痛;不食樂痛時,便自知我不食樂痛;若不食不苦不樂痛時,便自知我不食不苦不樂痛。

[0606b03] 「復次,比丘!若得樂痛,爾時不得苦痛,亦復無不苦不樂痛,爾時我唯有樂痛。若得苦痛時,爾時無有樂痛,亦無不苦不樂痛,唯有苦痛。若復,比丘!得不苦不樂痛時,爾時無有樂痛、苦痛,唯有不苦不樂痛。復次,痛者無常、變易之法,以知痛無常、變易法者,是謂痛為大患。

兩段排列對比一下會較清楚:

[0606a23]

[第一組樂、苦、不苦不樂]

得樂痛時,便知我得樂痛;

得苦痛時,便知我得苦痛;

得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痛。

 

[第二組樂、苦、不苦不樂]

得食樂痛時,便知我得食樂痛;

得食苦痛時,便知我得食苦痛;

得食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痛。

 

[第三組樂、苦、不苦不樂]

不食苦痛時,便自知我不食苦痛;

不食樂痛時,便自知我不食樂痛;

不食不苦不樂痛時,便自知我不食不苦不樂痛。

 

[0606b03]

得樂痛,爾時不得苦痛,亦復無不苦不樂痛,爾時我唯有樂痛。

得苦痛時,爾時無有樂痛,亦無不苦不樂痛,唯有苦痛。

得不苦不樂痛時,爾時無有樂痛、苦痛,唯有不苦不樂痛。

 

基本上應該不太算是問題,只是剛好看到cbeta網頁版此經文中,[0606a23]的第三組、第二句「不食樂痛時」前加了「若」字,似乎要讓句型可平行對稱,但好像沒有?或許應該統統都加「若」,要不就就統統都去掉?

---

祝 福慧增長,早淨法眼!

 

maha's picture

不食樂痛時,便自知我不食樂痛」——當中的「」字,大正藏原書作「苦」,CBETA 依高麗藏(K0649V18P0392b07L)改作「若」。

或許應該統統都加『若』,要不就就統統都去掉」——贊同。但這種不算錯的狀況,只能勉強接受。

 

CBETA Maha 吳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