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嗢拖南」該怎麼標點?

攝頌,《雜阿含》很多。
從CBETA所見,如下:

《雜阿含經》卷1:「 無常及苦.空  非我.正思惟
                    無知等四種  及於色喜樂」(CBETA, T02, no. 99, p. 1, c20-21)

如果新標志工能將各經明確分出來,這樣的標點法可能較好,而且體例會比較一致。但是會十分費工,因為標點者必須逐一檢查各經的關鍵字。

至於最後的格式要如何制定,還請maha決定了。

至於攝頌標點,

「嗢陀南」是一種偈頌形式,所以你這樣標就可以了:
T17n0765_p0664c28P##重攝前經嗢陀南曰:
T17n0765_p0664c29S##「蓋結劫兩心, 業二意前行,
T17n0765_p0665a01s## 僧破及僧和, 斷慢修不逸。」

請參考下列關於攝頌的蘇錦坤論文:

(2008a),〈《別譯雜阿含經》攝頌的特點〉,《正觀雜誌》45期,5-80頁,南投縣,台灣。

(2008b),〈藉助巴利《尼柯耶》解讀四阿含攝頌〉,《第二屆巴利學與佛教學術研討會》,台北縣中和市放生寺,嘉義縣南華大學協辦,台灣。

蘇錦坤,(2009a),〈《雜阿含經》攝頌初探—兼談印順導師在《雜阿含經》攝頌研究的創見〉,《福嚴佛學研究》4期,89-139頁,新竹市,台灣。

蘇錦坤,(2009b),〈再探漢巴文獻的〈比丘尼相應〉—馬德偉教授〈《別譯雜阿含經》的比丘尼相應〉一文的回應〉,《正觀雜誌》51期,1-30頁,南投縣,台灣。

蘇錦坤,(2010),〈《增壹阿含經》攝頌初探〉,《福嚴佛學研究》5期,59-114頁,新竹市,台灣。

基本上,攝頌有關於單一經典的攝頌,稱為「內攝頌」,

有約十經結為一攝頌,

《分別功德論》卷1:「錄十經為一偈。所以爾者。為將來誦習者懼其忘誤。見名憶本思惟自寤故。以十經為一偈也。」(CBETA, T25, no. 1507, p. 32, b2-5)。

有結「品名」為攝頌,

《出曜經》卷20〈21 恚品〉:「沙門(12)及道(13),行(14, 利?)斯(15?)愛念(16),雜(17)水(18)華香(19),馬(20)恚(21)為十」(CBETA, T04, no. 212, p. 716, b13-14)

以內攝頌為例,標點以前必須先確認「此一攝頌的字詞」隱括的是那一段落,才下標點。例如

《雜阿含58經》卷2:「陰.根.陰即受 二陰共相關 名字.因.二味 我慢.疾漏盡」(CBETA, T02, no. 99, p. 15, b2-3)

陰:「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CBETA, T02, no. 99, p. 14, b14-15)

根:「此五受陰,欲為根,欲集、欲生、欲觸。」(CBETA, T02, no. 99, p. 14, b21-22)

陰即受:「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CBETA, T02, no. 99, p. 14, b25-26)

二陰共相關:「是名比丘陰陰相關也」(CBETA, T02, no. 99, p. 14, c2)

名字:「是名為陰」(CBETA, T02, no. 99, p. 14, c8)

:「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觸緣故,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陰。」(CBETA, T02, no. 99, p. 14, c15-16)

:「是名色味」(CBETA, T02, no. 99, p. 14, c21)

我慢:

「於此生我慢」(CBETA, T02, no. 99, p. 15, a1)

「無我慢」(CBETA, T02, no. 99, p. 15, a3)

疾漏盡:「如是知,如是見,疾得漏盡」(CBETA, T02, no. 99, p. 15, a10-11)

由 此一對照,可以知道經文「味」只有一段,而「我慢」的解說有「我慢」、「無我慢」兩段。攝頌「二味」應該作「味」,而攝頌「我慢」很有可能是「二我慢」。 如此,整首攝頌標點就會成為「陰、根、陰即受,二陰共相關,名字、因、味,二我慢,疾漏盡。」(要如此標點的話,就必須附上「標點註記」。)

其他攝頌則必須先對應出經號,再予標點,例如

《別 譯雜阿含經》卷12:「曠野(214)素彌(215)蘇瞿曇(216),華蓮(217)石室(218)及毘羅(219);毘闍(220)折羅(221), 憂波折羅(222),[10]第十名動頭(223)」(CBETA, T02, no. 100, p. 456, b21-23)

[10]第十名動頭+(無趣仙人(215),汝今喪子(216),華敷於上(217),眾生誰造(218),汝上壯年(220),欲生何處(221),何處受身(222))

Yif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