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專案-常見問題

新式標點專案

常見問題 FAQ

1.佛典有其特殊的神聖性,不應該任意加工處理,加上標點可能會扭曲原始的法義,是否應該保留最原始的佛典樣貌?

2.錯誤標點會造成佛法的誤解,佛典誦久自明,是否應該保持無標點狀態讓讀者自行體會?

3.加上新式標點真的有必要性嗎?

4.貴單位要如何確保新式標點的品質?

5.如果我還是想閱讀無標點的佛典,是否有方法可以做到?

答:

我們先由佛典的演進來思考這個問題。二千五百多年前,當佛陀在鹿野苑對五比丘開講之時,此即為初轉法輪之始。在佛涅槃後,長達百年以上的時間裡,弟子們是憑著記憶來傳誦所結集的三藏,而隨著佛法廣泛傳布及文明進步,後來各地人們則用文字記錄著佛陀的教導。在佛法傳到中國後,也有不同譯者翻譯著各種經典,甚至一經數譯的情況亦所在多有,後人又陸續為經文加上標點,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漢傳佛典。

CBETA 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對原無標點的漢傳佛典,加上現代人更容易閱讀的新式標點。以歷史的眼光來看,二千多年來的記憶、傳抄、翻譯,佛典已歷經諸多改變。目前的巴利與梵文佛典尚不可視為原始樣貌,又怎能視無標點的文言文佛典為不可變更的格式?

再者,茲舉一段佛典,來嘗試瞭解佛陀對文字傳遞佛法的看法。在《南傳巴利大藏經》.律藏.小品.第五小事犍度.誦品三.〈三三 雅語及其他〉,經中有二位比丘告訴佛陀,他們認為各地的比丘用各地的言語是有污佛語,他們希望能將佛語轉為雅語。佛陀不同意這個提議,並告訴諸位比丘,不應該把佛語轉為雅語,而是應該用各自的言語來學習佛法。

由這段經文,可知佛法的學習是具有普遍性的,並不是非要用專門的某種語言或格式才能正確學習佛法,而是用各地的語言都可以學習。試想,若由梵文與巴利等他國語言翻譯成漢語也可以學習佛法,如今加上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新式標點又怎麼可能就會妨礙聖典原貌?更何況以佛陀的教導來看,現在使用漢文的人,更應該把佛典翻譯成具有新式標點的白話文,這才是更符合佛陀的精神。

三者,再以文字的角度來看,現今的梵文與巴利聖典,尚有清楚的斷句,但在漢譯成文言文的過程中,斷句的位置都消失,文字皆連成一片。這對古時的中國人來說,或許不是問題;但對現代人而言,則的確是多了一分閱讀的難度。若能加上適當的標點,恰可彌補了當初文言文的不足;這並不是破壞佛典原貌,反而是讓漢文佛典在理解上更接近佛陀原意。

image

答:

我們同意錯誤的標點是極有可能造成閱讀者的混淆,甚至誤解經意;但這問題的本身在於錯誤的標點,並非標點本身就是問題所在。試想,在佛典翻譯的過程也有可能造成錯誤,但我們不會因此放棄佛典的漢譯,而是努力保持翻譯的品質,相信這個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新式標點亦然,不應該因為可能有錯就放棄,反而是應該想辦法讓標點更符合經意,這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另一種見解,認為佛經不應該標點,只要用心多讀幾次,自然會了解經意。此說對某些人而言是可能的,有些精通梵文或巴利語的學者可以對照原典閱讀,或是精通中古漢語的專家可以由無標點的文言文佛典解讀翻譯者的想法,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如此輕易達成。我們相信佛陀說法之時必然是句句分明,弟子記誦傳抄也是段落清楚,為什麼譯成漢文之後卻要大家面對沒有分段句讀的文言文狀態?

為什麼會有錯誤的標點?這不正表示有些人在讀誦過程中出現錯誤理解,因而造成標點錯誤,這同時也證明並不是人人都能自動有正確的理解。若不加上標點,在人人皆認為誦久自明的情況下,其實內心已為佛典加上標點斷句,只是很可能彼此認知不同,有對有錯卻不自知,我們認為這並不是良好的學習途徑。如果能請正確了知佛典原意的學者專家,請他們把經驗用標點記錄下來,豈不是對學佛者有更多的助益?若有人將標點標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不同意見者正好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在相互切磋下進而更深入佛法之中。

image

答:

要了解新式標點的好處,由實例即可得知,請看底下這一段無標點的經文:

舍利弗白佛言何謂菩薩除身口意佛言菩薩不猗身口意是故能除菩薩從初發意以來
常奉十善是故過諸聲聞辟支佛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淨於佛道淨於六波羅蜜舍利
弗白佛言云何菩薩淨於佛道佛言菩薩不猗身口意不猗六波羅蜜不猗羅漢辟支佛不
猗菩薩亦不猗佛所以者何於一切法無所猗故是為菩薩道舍利弗復有菩薩一一行諸
波羅蜜用是故無能伏者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行六波羅蜜無能伏者佛言菩薩行六
波羅蜜者不有念五陰六情不有念色聲香味細滑法不有念十八性不有念三十七品不
有念六波羅蜜不有念佛十種力四無所畏佛十八法不共不有念聲聞辟支佛道不有念
佛道不有念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舍利弗菩薩行六波羅蜜於功德中展轉增益用是
故無能伏者復次舍利弗菩薩住於般若波羅蜜具足薩云若以諸慧不墮惡趣不墮貧賤
中所受身體諸根具足人不憎惡常為諸天阿須倫所敬愛

再對照底下經過新式標點之後的經文:

舍利弗白佛言:「何謂菩薩除身口意?」

佛言:「菩薩不猗身口意,是故能除。菩薩從初發意以來常奉十善,是故過諸聲聞、辟支佛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淨於佛道、淨於六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淨於佛道?」

佛言:「菩薩不猗身口意,不猗六波羅蜜,不猗羅漢、辟支佛,不猗菩薩亦不猗佛。所以者何?於一切法無所猗故。是為菩薩道。舍利弗!復有菩薩一一行諸波羅蜜,用是故無能伏者。」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行六波羅蜜,無能伏者?」

佛言:「菩薩行六波羅蜜者,不有念五陰、六情,不有念色聲香味細滑法,不有念十八性,不有念三十七品,不有念六波羅蜜,不有念佛十種力、四無所畏、佛十八法不共,不有念聲聞、辟支佛道,不有念佛道,不有念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舍利弗!菩薩行六波羅蜜,於功德中展轉增益,用是故無能伏者。

「復次,舍利弗!菩薩住於般若波羅蜜具足薩云若,以諸慧不墮惡趣、不墮貧賤中,所受身體諸根具足人不憎惡,常為諸天、阿須倫所敬愛。」

二者相較之下,是不是新標及段落讓整個層次都清楚呈現,人物與對話皆能明白地活躍於文字之中,彷彿世尊與舍利弗就在自己面前開演佛法,這對想要深入經藏的佛弟子們必然有正面的助益。

而完全沒有標點或標點不足的經文,反而常會有因人而異的解讀問題,例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可因人解讀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也可解讀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雖然各有解讀法,但意思完全相反。

在佛經的解讀上,也有類似問題,若能適當的新式標點的確能彌補文言文的不足,進而讓學習佛法者得以更正確地理解佛典。

image

答:

生長在這個時代,雖然有去佛日遠之悲,然而此世亦有文明與科技優勢,所以我們更加應該應用現有的優點,來增加我們的學習成效。

在標點的處理上,我們會先邀請在佛學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大德們進行加入新式標點的工作,再運用網路的特性,整合大家的成果。後續尚有審核的機制,當完成基本的水準時,我們才會將成果在網路上公開出來。

在公開之後,亦可透過各種討論與溝通的管道,大家彼此分享經驗與智慧,再加上 CBETA 所製作的電子佛典是數位格式,具有隨時更新的修訂特性,在大眾持續共同的研究、討論與修訂之下,如此我們便能擁有愈來愈好的電子佛典。

image

答:

在電腦應用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佛典的閱讀已不再像過去的紙本閱讀模式。加入的新式標點是一種非破壞性的加工過程,我們會在未來的閱藏系統加上彈性的選擇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閱讀新式標點的經文,也可以選擇取消所有標點的功能,讓不想看標點的讀者可以輕易切換成早期漢譯佛典原貌,如此即可讓大家各取所需,在不同場合能有不同的選擇。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