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Yishou:為不解故不集會

《增支部》〈二法集〉第10經:

「諸比丘!於此世中,有諸比丘,提起法或非法之諍,彼等既提其諍而不互相作解,為不解故不集會,又不深慮,又為不深慮故不集會,彼等無解力、無深慮力、不欲解決,將彼諍,由勢力與執取而固執,並謂唯此為真,其他即偽。如此〔諸比丘所居〕之會眾,諸比丘!是謂說非法會眾。」(CBETA, N19, no. 7, p. 102, a14-p. 103, a3 // PTS. A. 1. 75 - PTS. A. 1. 76)

如果「為不解故不集會、不深慮,又為不深慮故不集會」,那這樣算集會嗎?(菩提比丘英譯版[已提供如上]並無此解)

推敲前段如此處理,可能是為了與下段「說法會眾」中之「為欲解故而集會。又使之深慮、為欲深慮故集會」平行對比,但還是覺得那部份的邏輯怪怪的.....

按「彼等既提其諍而不互相作解」,大家應該是已經聚會,然後提到爭議看法。接著因爭議、難互相作解、又互不深慮,因此不歡而散、就不再聚會?[若按菩提比丘的譯法,似乎應該是在同一場聚會?] 但這樣是「說非法會眾」嗎?

但如這樣解,這表示後段的「說法會眾」應是兩次聚會? 第一次同上,大家在聚會時提起爭議,但該次聚會未解決此爭議,然後大家「為欲[相互作]解[,]故而[再次]集會」、「為欲深慮[,]故[再次]集會」?

想想,釐清這個或許有助於修習者,碰到大眾諍論時,有正確的應對處理之道?

若有誤解,還法友們不吝指正。感謝!

               Yishou       2017/3/18     23:39

================

Yishou 法友:

此經在莊春江老師譯文為: 「比丘們!什麼是不如法說的團體呢?比丘們!這裡,那個團體中的比丘們合法或非法地拿起諍訟,拿起該諍訟後,他們彼此不信服,不走向和解,[彼此]不同意,不走向和睦,他們無和解力、無和睦力、不遣捨己見,剛毅地執取、執著該諍訟而說:『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比丘們!這被稱為不如法說的團體。」

關則富老師譯文為: 「什麼是非法而說的會眾?在這世上,若有一會眾,其中的比丘們提出諍訟,或如法或非法。他們提出那諍訟後,既不互相勸解,也不達成和解,既不審察,也不接受審察。由於缺乏和解力與審察力、他們放下執著而商議,不堅持、頑固地執取那諍訟而宣稱:『唯此是真,其餘是假。』這稱為如法而說的會眾。」(AN 2.51) 

 

 我們將經文的翻譯對照如下:

 

 

關則富老師譯文

「元亨寺版」譯文

什麼是非法而說的會眾?

諸比丘!云何為說非法會眾耶?

在這世上,若有一會眾,其中的比丘們提出諍訟,或如法或非法。

諸比丘!於此世中,有諸比丘,提起法或非法之諍,

他們提出那諍訟後,既不互相勸解,也不達成和解,既不審察,也不接受審察。

彼等既提其諍而不互相作解,為不解故不集會,又不深慮,又為不深慮故不集會,

由於缺乏和解力與審察力,他們不放下執著而商議,堅持、頑固地執取那諍訟而宣稱:『唯此是真,其餘是假。』

彼等無解力、無深慮力、不欲解決,將彼諍,由勢力與執取而固執,並謂唯此為真,其他即偽。

這稱為非法而說的會眾。

如此〔諸比丘所居〕之會眾,諸比丘!是謂說非法會眾。

 

可以讀出莊春江老師翻譯的「他們彼此不信服,不走向和解」,關則富老師譯作「既不互相勸解,也不達成和解」,這在元亨寺版譯作令人困擾的「為不解故不集會」。

提比丘的英譯為「they do not persuade one another, and do bot allow themselves to be persuaded 他們既不彼此勸服,也不接受他人勸服」。對照巴利經文「Te taṃ adhikaraṇaṃ ādiyitvā na ceva aññamaññaṃ saññāpenti na ca saññattiṃ upagacchanti」的「saññāpeti 勸解(動詞)」與「saññattiṃ 勸解(名詞)」,顯然元亨寺版《增支部》將此一「upagacchanti 著手進行、達成」誤譯為「集會」。

所以經文談的是「(他)既不去勸解別人,也不接受別人勸解」,沒有「集會」或「不集會」的問題。

謝謝Yifertw法友提供翻譯對比,而且解說得好清楚!大感恩!

另,讀到二集後面最後一品,提到佛陀制戒的理由,查了一些相關詞彙後發現,其實最後這經裡已提到,止滅僧尼諍議的【七滅諍(法)】(可參考佛學百科),故眾會品提到的二種會眾,似乎是針對僧團?且有可能是佛制相關戒律前的比丘聚會,有如糟糠會眾所描述得那樣?

總之,謝謝說明!

--

祝 福慧增長,得法眼淨!


 

Yishou 法友:

  「開經偈」說: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真的立下心願而「願解如來真實義」,學習巴利是唯一的方法,

學習語言沒有萬應靈丹,可以一服見效,而是要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另外,當漢譯《阿含》與巴利《尼柯耶》不同時,巴利經文也並非總是恰當,

這要另外一番考究才能得到正解。

Yif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