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經錄未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

[T0265_.09.0198b08]~[T0265_.09.0198b11]提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長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重頌。【註5】謂:「本文與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普門品全同故略」。另[T0265_.09.0198a13]~[T0265_.09.0198b06]列出「御製觀世音普門品經序」。《大正新脩大藏經總目錄》(列於法寶總目錄第一冊)將此經編入經號265,與《薩曇分陀利經》屬同一經號。CBETA大正藏經錄卻未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疑似遺漏。

cbeta의 이미지

您好:

在大正藏中,在《薩曇分陀利經》之後有一段〈御製觀世音普門品經序〉,此段有註解說明:「麗本宋本元本缺此經依明本載之」。在其後原本應該有〈普門品〉,但如其註解說明:「本文與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普門品全同故略」,所以只有此序而無普門品。

在此,我們並不認為它是被當成《薩曇分陀利經》,而是No.262~No.264 皆是法華經系列,此序被放置在這一系列之末,類似一般卷末附文的作法,而不給予單獨之經號。

為了閱讀的方便,以及考慮到連貫性,我們將此序文移至 No.262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普門品的前面,以附文的方式處理。

因此在閱讀《妙法蓮華經》時,會看到如下內容

御製觀世音普門品經序

[0198a14] 觀世音菩薩,以爍迦羅心應變無窮,自在神通遍遊法界,入微塵國土說法濟度,具足妙相弘誓如海,凡有因緣發清淨心,纔舉聲稱,即隨聲而應,所有欲願即獲如意。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者,為度脫苦惱之真詮也。人能常以是經作觀,一念方萌,即見大悲勝相,能滅一切諸苦,其功德不可思議。朕惟天道福善禍淫,故佛示果報,使人為善而不敢為惡。夫天堂、地獄皆由人為,不違於方寸之內,故為善者得升天堂,為惡者即墮地獄。夫忠臣孝子吉人貞士,其心即佛,故神明芘佑,業障俱泯,是以生不犯於憲條,沒不墮於無間。夫兇頑之徒,一於為惡,棄五倫如敝帚,蹈刑法如飲甘,寧餧羅剎,不欽佛道。然人性本善,所為惡者,特氣質之偏;苟能改心易慮,修省避畏,轉移之間惡可為善矣。為善則即善人,昔之所積之咎,如太空點塵、紅罏片雪,消滌淨盡,雖有果報將安施乎?朕恒念此,惟恐世之人有過而不知改,乃甘心焉以自棄,遂表章是經,使善良君子永堅禁戒之心,廣納無量之福,為善功德豈有涯涘哉!

[0198b06] 永樂九年五月初一日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0056c03]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