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簡史 (上)

標籤: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簡史

摘錄自:2014.08 《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侯坤宏、卓遵宏 訪問。臺北:國史館)之「柒、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數位人文(1998年~, 44歲~)」的章節

 

一、CBETA第一期(1998-2002年):大正藏

  在恆清法師的《杏壇衲履:恆清法師訪談錄》中提到:

我在臺大教書的十八年中,曾兩次向國科會申請獎助到美國做研究。兩次我都選擇去加州柏克萊大學,因為它有個藏書非常豐富的圖書館。第一次(1992 年)去時,因為接觸到 e-mail 和網路的新科技,使我回臺後一頭栽下投入佛學網路資料庫的工作。......1997 年,臺灣大學「佛學網路資料庫」的建置工作持續在我的研究室中進行,我把工作交給杜正民和林熅如負責。

  杜正民老師與林熅如居士都是中華佛學研究所第6屆(1987年入學)的校友。杜老師於佛研所結業之後,兼任教「佛學英文」課程。他也對各種佛學資料與目錄的整理非常有興趣,因此,1997年,恆清法師找他作臺灣大學「佛學網路資料庫」時,一拍即合。他就找佛研所同屆的林熅如居士加入資料庫的工作團隊。1998年,我聽說杜老師除了在佛研所教佛學英文之外,也會額外教同學佛學網路資料的使用方法,因此,我請他當場示範,當時我覺得這是佛研所未來應該要發展的方向,而且杜老師在這方面很有才華,我立刻以佛研所副所長的立場,邀請他加入佛研所的專任師資行列,擔任「佛學網路資料室」主任,也非常感謝佛研所創辦人聖嚴法師與李所長支持,同意任用,調整空間,撥出一間教室當辦公室。從那時起,杜老師依序就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總幹事、升任副主任委員,擔任中華佛研所圖書資訊館館長、法鼓佛教學院圖書資訊館館長、副校長,乃至因為調適身體狀況,卸任行政職務,我們就一直合作到今天,維繫約16年,是非常珍貴的工作、研究夥伴與朋友關係。

 

(一)擔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

  1998年,台大哲學系恆清法師由張鴻洋先生推介,得到「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董事長仁俊長老鼎助,由該基金會支應100萬美金(分5年支付)經費,進行電子大藏經計畫。她並於1998年2月12日,由中華佛學研究所李志夫所長、杜老師以及我(當時是副所長)陪同,會見佛研所創辦人聖嚴法師,說明《大正藏》的電子佛典計畫,聖嚴法師覺得很有意義,指示佛研所可以全力支持,並指派杜老師與我實際參與,我們再聘用德國來的維習安(Christian Wittern)博士為研究員,在加上資訊工程人員周邦信先生,共4人加入。

  1998年2月15日,我們邀請對電子佛典可能有興趣的臺灣佛教單位(例如:佛光山、中臺山、慈濟、福嚴佛學院、香光寺、華梵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等)資訊人員代表或單位主管,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代表張鴻洋先生、以及佛典資訊工作的前輩(例如:中研院的謝清俊教授、普賢護法會網路中心張文明、台灣大學的邱大剛居士等),假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籌備會議並於當日正式成立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s Association,簡稱CBETA)。會中,推選出我擔任主任委員,中華佛學研究所杜正民老師為總幹事,維習安博士為顧問,恆清法師為常務監事,開始進行大藏經電子化工作。我們當時覺得因為是「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所贊助的經費,應該再邀台灣「印順文教基金會」(1997年成立)董事長厚觀法師參與比較好,而且他對佛典電子化也有興趣與經驗,例如主持《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光碟》(1998年4月8日)的發行。他雖然客氣推辭,但是經過我們的力邀(包含我與杜老師親自向印順導師請求),他也願意擔任副主任委員,後來因為福嚴佛學院務繁忙,從新竹到台北,也有些距離,未能繼續參加月會。但是很感恩他在各方面都還是持續關心與大力支持,特別是CBETA在2006年推出新式標點專案時,提供了許多新式標點資料,是很好的增上緣。

  中華佛學研究所可以聘任對佛教與電子佛典或數位典藏都有實務經驗的維習安博士擔任專任研究人員,這對CBETA是很好的開始。因為,可以讓CBETA不必走太多冤枉路,也可以與國際上的發展接軌。也很感謝中華佛學研究所同仁協助維博士全家可以在北投地區順利生活,兩個小孩可以在北投國小就學,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工作。

  此外,也感謝恆清法師的「菩提文教基金會」願意讓CBETA作為接收「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所贊助的經費與其他來源的捐款的窗口,以及CBETA同仁之加入勞健保的單位。因為當時CBETA是5年的階段性任務,沒有必要成立基金會或社團法人。2001年1月,恆清法師表示「菩提文教基金會」不能再當CBETA接收與辦理勞健保的窗口,於是我只好改用「西蓮教育基金會」作為窗口以及分擔每年結算之會計師簽證費用。CBETA非常感恩菩提文教基金會近3年期間的功德。

  在國內捐助CBETA的團體中,特別要感謝佛陀教育基金會,該會長期雖是以印贈佛書為主,但是主事者也洞知電子佛典的意義,於2000年5月18日雙方簽訂5年贊助協議書,每月捐贈10萬台幣,贊助CBETA電子藏經計畫。之後,續約贊助,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13年之久,實在感恩不盡。

1.CBETA辦公室地址變遷的因緣

  我擔任CBETA主任委員之後,首先面臨找CBETA辦公室的事情。原來,我想到「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正好開始租用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20號7樓的地方辦公,若可以借用一間辦公室讓CBETA辦公室,則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接洽的結果,得知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的空間已經都有安排了,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再借用。我本來也有想到將西蓮淨苑三峽新講堂的地方讓CBETA當辦公室,但是,對住台北市的CBETA同仁則有交通方面的困難。

  因此,我們再想到1997年正好重建慧日講堂已經落成,可能有空間可以借用,於是我們拜訪當時慧日講堂的住持如虛法師商量,他慈悲答應把慧日講堂一間辦公室借給CBETA使用,CBETA每月繳交2萬元補貼水電費等。於是,於1998年3月1日搬入台北市朱崙街慧日講堂,總算CBETA的辦公室地點有著落了,非常感謝。

  經過3年多,2001年我們得知慧日講堂因故無法再出借CBETA辦公室。正好,位於台北縣金山鄉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同年9月,中華佛學研究所遷入金山新校區,原來借用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4樓的場地空出來。於是,我們向聖嚴法師請求借用,得到他的同意無償使用,並感謝當時的文化館監院鑑心法師支持,我們只負擔該樓層的水電費(每月平均5千5百元),比借用慧日講堂辦公室還可以節省經費。感謝CBETA同仁對此的諒解,於是,2002年1月,大家同心協力將辦公室從慧日講堂搬到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4樓。

  經過12年多, 2013年秋天,CBETA辦公室因為該樓層的電線線路老舊,常有斷電現象,且有電線走火的危險,需要整體線路汰換,以策安全,但是,施工期間將無法使用辦公室。文化館方面則因為弘法活動期間空間不敷使用,想將4樓的場地整修為殿堂,詢問可否將CBETA辦公室遷移到文化館所屬宿舍區(於東初和風別墅的1樓)。我當時想:住宅區比較不適合作辦公室,不如另外找長久性的適當場地。因為,在CBETA辦公室的人員只剩4位,似乎不需要大型辦公室,所以,我向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處主任曾濟群校長商借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法鼓德貴學苑8樓的辦公室,他立刻同意讓我們無償使用。CBETA同仁也覺得該場地,交通便利,水電裝潢等設備新穎,不用再處理電線線路汰換的工程,是適當的辦公室。

  於是,2013年9月6日開始搬遷,為不耽誤2014版電子佛典光碟(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70冊)的進度,同仁們一邊搬家、一邊工作,大家敬業的精神令人感佩。大約經過3個月,於12月12日搬遷完成。以上是這16年來,CBETA辦公室地址變遷的因緣,特此說明,感恩諸多善緣成就。

2. CBETA月會與參加國內外研討會:高效率、高品質、標準化、國際化

  其次,擔任主任委員的挑戰,是如何帶領CBETA內部同仁?原則上,我盡量建立意見溝通與實務協作的平台,例如:每個月至少一次的月會以及網路上的各種溝通管道。但是,CBETA團隊是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磨合,才開始順利運作的。因為,首先是有電子化的技術方面的意見歧異,不同的專家的意見,經過多次月會,都不能達成一致的意見,假如採用A案,主張B案的人會對其主張與專業堅持。其次,還有行政管理意見的不同,也會引起人事問題。我記得,有次因為無法協調行政管理的問題,兩位重要幹部表示辭意,我只好盡量居中協調,想辦法讓雙方可以繼續工作。

  總之,第一年是CBETA團隊最辛苦的一年,所幸三寶加被,同仁們大力支持,讓工作逐漸可以上軌道,真是感恩。此外,擔任常務監事的恆清法師因為還得回美國繼續做研究,到8月底才能回臺灣,回台灣之後,她的事務也繁忙,參加了幾次CBETA月會之後,就放心讓我們自行運作,我很感謝她對我們的信任。之後,雖然CBETA還是有面臨各種困難,非常感謝大家同心協力,各方護持,讓工作可以運作到今天。

  此外,我還需要注意的層面是:如何讓CBETA可以與國內外相關團體交流,避免閉門造車。這方面,有CBETA之維習安博士、杜正民老師、恆清法師等具備國際視野夥伴的協助,以及中研院謝清俊教授的多方指導與引介,我比較不用費心。我們會定期參加國內外研討會。例如:於1998年5月18日於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簡稱PNC)會議,由CBETA總幹事杜老師與顧問Dr. Christian Wittern(維習安)於中研院舉行說明會,首度對國外學者發表與介紹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工作,參與人士皆為進行電子佛典工作多年的國內外學者,開啟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契機。

  1998年7月7日中華佛學研究所舉辦的「兩岸佛學教育博覽會與中文電子佛典運用展示」中,CBETA在師大展覽會場作兩場的展示:「電子佛典的運用」、「電子佛典的製作」,經由台灣各大報紙及佛教電視台等媒體的報導,因而獲得華人世界的關注。同時,網路組籌劃與準備多時的CBETA中英文網頁(http://ccbs.ntu.edu.tw/cbeta)於此時正式對外開放,開展更多交流的可能性。1999年1月,CBETA參加中研院計算中心主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協辦之第五屆「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之擴大聯合會議(1999 EBTI, ECAI, SEER & PNC Joint Meeting),與會的團體除了EBTI之外,還有文化地圖協會(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 ECAI),學者電子資源協會(Scholars Engaged in Electronic Resources, SEER)以及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等團體參加,盛況空前。

  在跨領域學科交流方面,1999年10月19日,CBETA參加於中正大學舉辦的「語言學與漢文佛典演講暨座談會」中,杜總幹事、維習安顧問與我,各有一場的論文發表與簡介,介紹CBETA的工作流程、作業項目、成果內容至佛學應用。此時,CBETA已經完成的漢譯佛教三藏「經、律、論」(印度撰述部,《大正藏》1-32冊,6千多萬字)的漢文電子佛典資料庫,初步確立了「高效率、高品質、標準化、國際化」的專業目標。2001年3月,維習安顧問因為獲得了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的職位,舉家遷離台灣到日本赴任,但是我們還是保持聯繫,一起為電子佛典努力。

 

(二)電子化漢文大藏經之先驅

  在CBETA之前,電子化漢文大藏經之先驅,據我從CBETA顧問維習安博士所知:國際上,以加州柏克萊大學Lewis R. Lancaster教授最早注意到電子藏經的發展潛力以及推進交流、合作和標準化的需要。在1993年,他召集從事各種不同語文之佛教資料電子化的代表,並創辦了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EBTI,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作為資料交換和科技分享的論壇。EBTI繼而在1994年於韓國海印寺、1996年於佛光山台北道場、1997年於日本京都的大谷大學舉辦會議。

  日本方面,京都花園大學的國際禪學研究所副所長Urs App博士在80年代末期構想一個名為禪知識庫計畫(Zen-Knowledgebase project),目的是要將所有與禪學有關的資料如原典、註釋、翻譯、文獻書目、地圖、圖片、錄影帶等載入電腦資料庫中。於1990 年,首先進行10年的目標規劃,維習安先生(他是1996年取得博士學位)於1992年加入該計畫。1994年12月Urs App與維習安先生曾到台灣,參訪北投中華佛研所,佛研所也安排他們到我所任教的國立藝術學院與我見面。我當時任職學務長,所以他們在學務長室展示禪知識庫計畫,令我印象深刻。他們在1995年發行禪庫光碟1(ZenBase CD 1)流通,是重要的里程碑。

  我個人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的最後一年(1992年),江島惠教教授曾經為我展示他個人所建立或蒐集的一些各種語言佛典的電子版之檢索功能。此外,他與大藏出版社合作,將《大正藏》之單部佛典,以一片光碟(CD-ROM)的方式發行販售,但售價昂貴,只發行出版四部佛典即中止。於1994年,江島惠教教授成立「大藏經資料庫研究會」(The SAT Daizōkyō Text Database),所謂SAT是「數位化大正藏經」之梵語Saṃgaṇikīkṛtaṃ Taiśotripiṭakaṃ的簡稱,得到日本政府科學研究費3億日幣的補助,目標是將大正藏85冊數位化。於1998年首先將《大正藏》之《大般若經》600卷(大正藏第5冊~8冊,共4冊)的經文數位化免費流通。之後,經費已經不足以繼,為了持續進行數位化工作,開始對日本全國佛教界募款,但是,1999年江島惠教教授突然過世,募款工作由於2000年成立的「大藏經資料庫支援募金會」繼續進行,於2007年完成大正藏85冊數位化,目前在網路 (http://21dzk.l.u-tokyo.ac.jp/SAT/index_en.html) 提供大家使用。

  韓國方面,1993年,為了長久保存在海印寺的再雕(1236-1251年)高麗版大藏經之八萬一千三百四十片木刻版(韓國國寶編號第32號),成立社團法人高麗大藏經研究所(RITK),因獲得韓國某企業集團的巨款捐助,1996年1月完成木刻版原貌之電子圖檔光碟,將木刻版垂直的排版及字行間字體較小的注解也都接近原圖呈現。於2000年完成數位化文字檔,配合圖檔於網路上流通(http://kb.sutra.re.kr/ritk/index.do)。

  台灣方面,在CBETA成立之前,有些佛教團體或機構也曾經想要做電子佛教大藏經,但是首先會遇到《大正藏》版權的問題,所以必需宣稱從其他沒有版權顧慮的版本藏經作為底本,但還是沒有成功。其次,有意見整合的問題,例如:曾經有某團體找中研院的教授來指導,以當時某位佛教界當紅的人士當領頭,但是聽說:由於該人士認為佛教的大藏經不能電子化發行,因為若有錯誤而散播,則是造業而有罪過的,因而卻步。

 

(三)CBETA之遠近因緣

  有關「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http://cbeta.org/)的遠近因緣,由於我個人沒有親自參與,所以參考CBETA的網站 (http://cbeta.org/intro/origin.php) 或光碟中所收載資料而增補如下:

  【遠因】過去數年,經由眾人努力,網路上集結了不少佛教經典,也因此帶動佛典電子檔輸入熱潮。大家的目標主要著重在網路應用,比如將這些電子檔置放於FTP上供人免費下傳,或是透過 GOPHER、WWW方便使用者瀏覽,最近更在WWW上提供檢索查詢功能。另個發展是將電子檔包裝設計成電子書,以使經文的呈現更加精緻。所有這些努力,莫不希望能夠透過網路,使佛典普及,讓更多人同霑法益,並利用電腦的能力拓展佛典的應用範圍及閱讀方式。

  【近因】第一,蕭鎮國先生的來函,提供 25冊 CCCII 大正藏電子稿,並於 1997年11 月6 日, 25T小組籌備會議之後,授權台大佛研中心進行後續之處理。第二,網路上電子佛典討論版 (Buda-tech) 的朋友草擬了電子版大藏經輸入計畫,開始有計畫的進行經典輸入。第三,1997年11月6日由台大佛研中心成立 25T小組,包括吳寶原、周海文、莊德明、杜正民等,著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藏經電子化。

  【助緣】第一,Buda-Tech 討論群 : 台大獅子吼 BBS 站及中山鹿苑佛教 BBS 專站的討論版,專門進行電子佛典化的相關問題討論,並由曾國豐先生架設Mailing List 提供討論者使用。許多佛典資料及相關技術都是本版網友努友的結果。第二,電子佛典編輯小組 (EBTWG) : 由徐言輝及幾位朋友組成之小組,主要是利用 SCAN+OCR 技術,以佛教大藏經為主,而有系統的產生電子經文檔。第三,25T 小組 : 由台大佛研中心主導,負責處理蕭鎮國先生所提供之 25 冊 CCCII 格式的大正藏經文檔,本小組即為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之前身。第四,缺字小組 : 為了深入討論佛典缺字的解決方案,而另外成立的討論小組。

 

(四)1998年取得日本《大正藏》的授權

  當CBETA要作《大正藏》電子化(electronic,或稱數位化、數碼化digital)時,首先需要處理版權的授權。CBETA可以取得《大正藏》的授權是有一段意外的因緣。《大正藏》的版權是屬於日本大藏出版社所有。當時,我們知道日本「大藏經資料庫研究會」(SAT)有取得大藏出版社授權,因此我們想:藉由與日本SAT進行合作,藉此方式來避免違法版權問題。

  恆清法師很熱心地聯絡SAT的成員石井公成教授,洽商雙方會談時間;雖然恆清法師希望越快越好,我與杜正民總幹事、維習安博士則認為等幾個月,讓CBETA 先做出初步的測試成果才去,如此能讓日本方面了解我們的實力,比較有協商合作的籌碼。因此,我們四個人等到1998年6月下旬,帶了《大正藏》「般若部」電子佛典測試版隨行赴日。當時,我們先以《大正藏》「般若部」作為測試版的原因,因為如上所述1998年SAT已經將《大正藏》之《大般若經》600卷(大正藏第5冊~8冊)的經文數位化,如此讓SAT了解CBETA在內容的準確率與數位化的技術或使用界面的程度。

  因此,當CBETA於6月21日演示時,頗受SAT成員:江島惠教(東京大學教授,SAT創會會長)下田正弘(東京大學助教授,現任SAT會長)、桂紹隆(廣島大學教授)、早島理(長崎大學教授)、石井公成(駒澤大學教授)的好評,會後,雙方也合影留念(圖52)。

  我記得:隔天,22日上午,江島惠教教授與幾位主要成員帶我們一行四人到大藏出版株式會社,與丸山八朗(出版企畫部部長)、谷村英治(編輯部課長)、青山賢治(營業部代課長)諸負責人商討,讓大藏出版株式會社同意CBETA與SAT合作進行《大正藏》電子化作業時,SAT的石井公成教授特別將CBETA的電子化能力譬喻為參加1998年世界杯足球賽的冠軍衛冕的巴西隊,讓大藏出版社的主事者印象深刻。此外,也非常感謝SAT主任委員江島惠教教授拍胸膛說:CBETA的主任委員惠敏法師是我在東京大學所指導的學生,CBETA其他的成員也都是佛學界的專家學者,於製作出有學術水準的成果與遵守學術倫理方面,絕對不會令大藏出版社失望。會談結束時,大藏出版社看來雖然對CBETA是有正面的印象,並沒有立即回答可否,只說大藏出版社將於內部商討之後再回答。

  22日下午,我們再次與SAT的商討未來合作方式與了解大藏出版社的意向時,結果遠遠超出我們所期待。SAT轉達大藏出版社回答:《大正藏》不是只授權給SAT,然後再讓SAT與CBETA合作或分包給CBETA;而是同時平行授權給SAT與CBETA。當時,我還以為我聽錯了,我特別將這兩種情況分別畫圖在會場的白板上,讓大家可以確認。我沒有聽錯,大藏出版社是希望同時授權給SAT與CBETA。這真是太完美的結局,實在感謝許多善緣成就。之後,CBETA也向大藏出版社購買一套原版的《大正藏》。

  接著,SAT與CBETA商討未來合作方式。由於SAT知道CBETA在數位化的效率,而SAT正面臨資金不足的困難。因此,大家口頭上有說:未來避免用寶貴的資源作重複工作,CBETA以《大正藏》1-55 與85冊(敦煌寫本部類:古逸部、疑似部)為主,SAT則以《大正藏》與日本佛教之「續經、律、論疏部」、「續諸宗部」等56-84冊為主,如此可以避免浪費資源作相同部分的大藏經。之後,CBETA也遵守合作協定,除了每年提供年度成果報告給SAT參考,看看是否有可以合作的項目,也不斷陸續將我們的各種技術與經驗公開分享於網站 (http://cbeta.org/tech/index.php) ,也分享所有同好。

  我們回台灣之後,再經過多次與大藏出版株式會社書信來往修訂「著作權使用契約書」,CBETA也委請由張鴻洋先生所介紹的王秋芬律師審查中日雙方的契約條文。在1998年9月30日經由郵寄方式完成簽約,大藏出版株式會社授權CBETA將《大正藏》電子化之外,並同意 CBETA 電子版的發行光碟免費流通,而大藏出版株式會社也取得《大正藏》網路版和光碟版的發行權。

 

(五)CBETA沒有收錄《大正藏》56-84冊的因緣

  CBETA沒有將《大正藏》日本佛教之56-84冊收錄到電子佛典集成的原因,並不是CBETA沒有能力,更不是CBETA不知道日本佛教之56-84冊的重要性。因為如上所述1998-2003年,CBETA已經完成《大正藏》1-55與85 冊本文及校勘(78,770,000 字);2004-2007年也完成《卍新續藏》本文及校注(71,220,000字)。只是,CBETA遵守君子協定,讓SAT可以完成《大正藏》日本佛教之56-84冊。等到於2007年,SAT完成《大正藏》56-84冊,在加上之前CBETA已經完成1-55與85 冊,成為完整《大正藏》85冊之「大藏經資料庫」(SAT)。

  2007年12月1日,我受邀到日本東京參加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所主辦「大正藏數據庫的製作經驗和探討古寫經數據庫製作的前景」研討會,我在場有提到:因為SAT已經完成《大正藏》日本佛教之56-84冊,CBETA也有得到大藏出版社《大正藏》1-85冊的授權,因此未來將會把《大正藏》日本佛教之56-84冊收錄到電子佛典集成,以完成當時的承諾。會後,SAT代表有來信希望CBETA不要將《大正藏》日本佛教之56-84冊收錄到電子佛典集成,讓SAT可以保有完整《大正藏》85冊之「大藏經資料庫」特色。我們從飲水思源的角度,同意SAT的希望。這就是到目前為止,CBETA沒有將《大正藏》日本佛教之56-84冊收錄到電子佛典集成的原因。

  此外,我們為了感念如上所述於1998年大力協助CBETA取得《大正藏》授權的SAT主任委員江島惠教教授逝世8週年,於2007年,CBETA發行江島惠教教授逝世8週年的紀念版光碟流通,感恩江島教授當時對CBETA的關照,也紀念他對電子佛典重要性的先知先覺。

 

(六)第一期(1998-2002)成果:《大正藏》1-55冊與85冊

  CBETA除了每年將成果放在網站上供人下載利用,同時也將經文資料及讀經軟體工具製成光碟供人索取,每年至少有一萬份的光碟發行,免費流通。CBETA第一期主要的成果是1998-2003年間(圖55-56),完成《大正藏》本文及校勘,共 2373 經、 8982 卷,約7千8百萬80萬字。以下是CBETA第一期(1998-2003年)光碟版本簡介:

 

光碟版本

推出日期

主要經文內容

備註

CD01

1998.12

內容:大正藏 5-10 冊

格式:HTML Help , HTML , App , Normal

限量測試手工打造版

CD02

1999.01

1999.06

內容:大正藏 5-10 冊

格式:HTML Help , HTML , App , Normal

1999.01 為測試版,無CD內環編號

1999.06 為正式版,CD內環 CBETA 02A

CD03

1999.12

2000.01

內容:大正藏 1-17 , 22-32 冊

格式:HTML Help , MS Word, App , Normal

1999.12 初版, 2000.01 再版

二版封面不同,但皆為手工打造版

CD04

2000.03

內容:大正藏 1-32 冊

格式:HTML Help , MS Word , App , Normal

本版 HTML Help 有處理失當的問題

CD05

2000.06

內容:大正藏 1-32 冊

格式:HTML Help , MS Word , App , Normal

修正 CD4 的問題

CD06

2001.04

內容:大正藏 1-55 , 85 冊

格式:HTML Help , HTML , XML , RTF , App , Normal

搶鮮版

CD07

2001.07

內容:大正藏 1-55 , 85 冊

格式:HTML Help , HTML , XML , RTF , App , Normal

CD06 的測試版

CD08

2002.01

內容:大正藏 1-55 , 85 冊

格式:HTML Help , HTML , XML , RTF , App , Normal

CD07 的正式版

CD09

2002.05

內容:大正藏 1-55 , 85 冊

格式:HTML Help , HTML , XML , RTF , App , Normal

CD08 的再版

光碟內環CD9,封套日期同 CD08 2002.01

 

  非常感謝第一期CBETA的同仁的貢獻,除了上述的常務委員恆清法師、副主任委員厚觀法師、維習安博士(顧問、研發;1998-2001)、杜老師(總幹事、2007年升任副主任委員)之外,還有吳寶原(輸入、校對、文字、標記,2007年升任總幹事;1998-迄今)、周海文(資訊,CBReader開發,網路維護;1998-迄今)、周邦信(研發;1998-2007)、黃郁婷、劉秀麗、張雅 霏、郭麗娟、黃家慧、童闓運、莊德明、曾國豐(輸入、校對、標記、文字、資訊;1998-1999)、李志強(推廣、資訊;1998-2003)、吳青璜(輸入、校對;1998-2004)、陳孟琪(輸入、校對;1998-2002)、童闓澤(總務、人事、校對;1999-迄今)、吳蕙菁(財務;1999-2004) 、林佩琪(輸入、校對,1999-2003)、呂美智(校對、標記;1999-迄今)、王志攀(標記、文字;1999-2004)、張瑞揚(輸入、校對;1999-2004)、陳紹韻(標記;1999-2001)、林雪華(標記、文字;2001-2003)、黃璱璱(財務;2001-迄今);以及第二期加入到李坤寅(校對;2004-2005)、劉黃淑儀(標記;2004-迄今)。此外,2007年11月,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洪振洲博士應聘到法鼓佛教學院的佛學資訊組,他的參與彌補前任CBETA顧問維習安博士的缺口,提供許多專業的意見與資訊專案的督導。以上這些同仁都是成就中華電子佛典集成的功勞者,我非常珍惜與感恩這段因緣,讓我有機會參與如此有意義的佛教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