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與「釋尊」

各位大德好:

想請教一下,從安世高大師、支婁迦讖大師、到鳩摩羅什大師等,佛的十號都是翻譯成「世尊」。

用釋尊去做搜尋,按年代由小排到大,第1次出現釋尊 如下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4n0196_p0152a19?q=%E9%87%8B%E5%B0%8A&l=0152a19&near_word=&kwic_around=30

但是細讀《中本起經卷1、 卷2》,出現釋尊1次,世尊 53次。

第2次出現釋尊 如下: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2n0378_p0915b17?q=%E9%87%8B%E5%B0%8A&l=0915b17&near_word=&kwic_around=30

也是同樣細讀《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1、卷2》,出現釋尊4次、世尊74次。

經查網路有關世尊 與  釋尊的文章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9614409/#8342787P35pRau

此篇文章似乎解釋得很有道理

---------------------

親愛的法友:
來函對我主張應使用「世尊」而非「釋尊」表示疑惑,我的理由主要有二:
1. 在《阿含部》兩冊與《本緣部》兩冊,用「釋尊」稱佛陀僅有一處,見於《中本起經》,而各經稱「世尊」之處多到難以計數。即使以《中本起經》而言,稱「世尊」有 53處,而「釋尊」僅有一處,可知稱「世尊」為常例。
2. 「世尊」為「Bhagavant 世尊、具祥瑞者、薄伽梵、為世所尊敬者」的譯詞,「釋尊」固然可以解釋作「出身釋迦族的尊勝者」,但是,無法對應到「梵、巴」文字。因此,我還是認為,翻譯過程以使用「世尊」為妙。Yifertw 2012.12.25

------------------------

想請教一下,為何原本一開始大家都翻譯成「世尊」,後來變成少數的翻譯寫成了「釋尊」呢?不知各位大德有何解?

謝謝!

【最後編輯時間:12/08 16:33】

末學來拋磚引玉一下,分享網路檢索到的相關資料。

高明道教授在從「眾祐」談起「世尊」一文的第8-9頁,分析梵文、巴利語詞翻譯:

「尊」既已翻譯一個對等於bhattavant  的語詞,「世尊」的「世」看來便是由譯者補充的。

我在CBETA詞彙搜索與分析查詢「世尊」與「釋尊」這兩個詞彙,

以時間最早出現「釋尊」一詞的前三部漢譯佛經——《中本起經》、《佛說方等般泥洹經》、《普曜經》——來考察:

一、 曇果共康孟詳譯 T0196《中本起經》(後漢建安三 A.D. 207)
T04n0196_p0152a19:言:「國主[*]瓶沙,稽首[*]坐前!近承尊,道成號
T04n0196_p0152a20:,天人雜類,慶賴遇時。伏惟尊,興利康
 
本經只出現過一次「釋尊」。
結合前後句的時序來看,這裡的「釋尊」似乎是發語者用來強調釋迦族悉達多太子成佛前的尊貴出身,在「道成號佛」後則改稱「世尊」。
參考同一部經的以下各處,在「道成號佛」之前都有描述其出身的內容:
1.《中本起經》卷2:「白淨王[12]太子,入山六年,道成號佛。威相明遠,神[13]明爥幽。」(CBETA 2021.Q4, T04, no. 196, p. 156a20-21)
[12]太【大】,〔-〕【宋】【元】【明】。[13]明爥【大】,通屬【宋】,通矚【元】【明】。
2.《中本起經》卷2:「頃承子,端坐六年,道成號佛。」(CBETA 2021.Q4, T04, no. 196, p. 159b25-26)
3.《中本起經》卷2:「[38]種王子,出家為道,道成號佛,身色相好,非世所見。」(CBETA 2021.Q4, T04, no. 196, p. 162c21-22)
[38]種【大】,迦【宋】【元】【明】。
 
《中本起經》對應之麗本用字亦作「釋」(K19n0663_p0480a24)
image.png
 
由下表可知,《中本起經》兩種用法都有,而且如前述經文,甚至在同一段話裡用了兩種用法,看起來是藉此來表現他的不同生命階段。
image.png
 
二、竺法護譯 T0378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西晉太始五 A.D. 269)
 
T12n0378_p0916a16:「吾不徒爾來,   有勸尊教,
T12n0378_p0916a17:度脫無億數,   令發佛道意。
T12n0378_p0916a18:於釋師子法,   懷來宣善義,
T12n0378_p0916a19:立人於忍地,   無得不退轉。
T12n0378_p0916a20:我立父兄弟,   諸家於佛道,
T12n0378_p0916a21:八億諸天人,   皆命[1]悉大乘。
T12n0378_p0916a22:我為一切人,   除其貧窶行,
T12n0378_p0916a23:我為得法利,   難計難思議。」
 
我將同本異譯的《四童子三昧經》內容擺這裡比較好對照:
(似乎沒有完全對應)

T12n0379_p0933b10:「我今不空來,   往師子所
T12n0379_p0933b11:於生死怖中,   度那由他眾。
T12n0379_p0933b12:有多眾生數,   已發菩提心,
T12n0379_p0933b13:住無上平等,   證得無生忍。
T12n0379_p0933b14:我父[5]住法忍,   我母、兄、眷屬、
T12n0379_p0933b15:十八億諸天,   皆住菩提道。
T12n0379_p0933b16:我得大財寶,   無量不思議,
T12n0379_p0933b17:於佛法轉近,   去貧窮稍遠。」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對應之麗本用字亦作「釋」(K09n0108_p0453b14)
image.png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同樣是兩種用法都有,不過經考察經文發現,
卷一出現的兩次「釋尊」,發語者是轉生自寶積佛國的童子,
所以稱「釋尊」而有別於「寶積佛」(佛=世尊),似乎有其用意。
卷二出現的兩次「釋尊」,發語者分別是神通華菩薩、空無菩薩,空無菩薩是無垢眼佛世界來的(T12n0378_p0919c07),神通華菩薩是覺跡如來世界來的(T12n0378_p0916c17)。所以看起來這部經特別以「釋尊」一詞,都和發語者從其他佛世界來的背景脈絡有關。
image.png
 
同本異譯有一段挺有意思:
《四童子三昧經》卷1:「「今大釋種釋迦牟尼,釋中勝王,於阿僧祇億劫苦行,修諸善根,今於力士所生之地,娑羅林所在雙樹間,欲入無餘寂滅涅槃。諸天人等皆當眼滅。」」(CBETA 2021.Q4, T12, no. 379, p. 930a17-21)
《四童子三昧經》裡面沒有「釋尊」一詞,「釋中勝王」感覺和「釋尊」很接近,
但回過頭去看《佛說方等般泥洹經》,沒有對應的段落。
另外兩部經裡面都多次出現「釋師子」,看起來也是指「世尊」。
雖許多經錄說這兩部是同本異譯(如《開元釋教錄》CBETA 2021.Q4, T55, no. 2154, p. 591a20-24),但對照起來,還是有不小差異。
 
三、竺法護譯 T0186《普曜經》(西晉永嘉二 A.D. 308)
考察《普曜經》裡共出現三次的「釋尊」一詞,則發現似乎未必指成佛的「世尊」這個人,其中也有指他出家前身為釋迦族太子的尊貴地位本身的例子。
 
1.《普曜經》卷2:「天人獲善利,  見舉足七步; 釋梵咸稽[2]首,  香水洗淨意。 屈意隨世俗,  天宮處塵欲; 普釋尊,  咸悅意侍之。」(CBETA 2021.Q4, T03, no. 186, p. 490a2-5)[2]:首【大】,受【宋】【元】
對應同本異譯:《方廣大莊嚴經》卷2:「釋梵天王等,  見行七步時, 以手捧香水,  浴是[3]無垢聖, 順世諸所為,  人天獲大福。 處欲常無染,  踰城棄寶位,」(CBETA 2021.Q4, T03, no. 187, p. 547b7-10)[3]:Suśuddhasattva.
此處的「捨釋尊位」看起來是指捨棄釋迦族太子的尊貴之位。
 
2.《普曜經》卷4〈13 告車匿被馬品〉:「於[7]是車匿白菩薩曰:『雖曉了是不貪世榮,尚可顧意,慕念瓔珞諸寶[8]交飾,濟脫自在不復觀察,名德遠照,絲竹衣樹音聲和雅,箜篌數千鼓眾[9]伎樂;好施危厄,音如哀鸞,降如真陀,須曼青蓮及思夷華,馨香甘美;燒諸名香雜香塗香,甚快微妙飲食餚饌,[10]蘇蜜石蜜百味之供,云何欲捨五樂之欲?是吾所欲猶如天上,常在永安為釋尊位。」(CBETA 2021.Q4, T03, no. 186, p. 506a24-b2)[7]:是【大】,時【宋】【元】【明】[8]:交【大】,文【宋】【元】【明】[9]:伎【大】*,技【元】,妓【明】*[10]:蘇【大】,酥【宋】【元】【明】
 
此處應是指車匿描述身為釋迦族太子,可享受猶如天界欲樂的尊貴地位。
 
3.《普曜經》卷5〈16 迦林龍品〉:「『其身清淨者,  無數功[25]德慧; 所行口清淨,  [26]彼宣斯法目。 斯心常清淨,  久發慈悲[27]心; 今至樹王下,  供養釋尊人。』」(CBETA 2021.Q4, T03, no. 186, p. 515c14-17)[25]:德【大】,福【宋】【元】【明】[26]:彼【大】,被【宋】【元】【明】[27]:心【大】,行【宋】【元】【明】
同本異譯本沒有明確的對應:
《方廣大莊嚴經》卷8〈20 嚴菩提場品〉:「『由昔無邊劫,  福智資粮滿, 身口意清淨,  慚愧及慈悲。 無上能仁尊,  眾善無不具, 今坐菩提座,  故獲如斯福。』」(CBETA 2021.Q4, T03, no. 187, p. 588c6-9)
 
《普曜經》此處脈絡為他方世界菩薩前來供養釋迦族的「釋尊」,與竺法護翻譯的另一部佛經《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強調發語者他方世界差異的用法相似。竺法護所譯佛經中,出現「釋尊」一詞的只有這兩部經,而他在這兩部經裡同時也大量使用「世尊」一詞。從他「釋尊」的用法看起來,有特指此娑婆世界修行成佛者具有釋迦族太子身分的用意。
 
《大正藏》出現「釋尊」一詞的典籍共81部,絕大多數還是出現在中國撰述的著作而非譯經。而後來開始有以「釋尊」一詞泛指「世尊」的情況,則與前述幾部漢譯佛經的情況不同。
 
此外,檢索關鍵字「釋尊」出現的資料,裡面可能也有剛好前後字序為「釋、尊」二字的情況。若篩選漢譯佛經中的實際意指娑婆世界「佛世尊」的「釋尊」一詞,應該會更少一些才是。
 
以上是目前初步的考察結果。
個人學力及經驗都有限,謹就檢索結果提供粗淺的分享,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而有前輩願意惠賜寶見。
 
 

 

CBETA 陳亭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