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校勘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9:「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7]自銷殞」(CBETA, T19, no. 945, p. 147, b23-24)

[7]近=迷【宋】【CB】,=摧【元】。

請問以什麼方式校勘更訂為迷?如參考註疏, 趙城金藏均為近.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9:「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CBETA, T39, no. 1799, p. 948, b9-11)

 

《楞嚴經集註》卷9:「女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CBETA, X11, no. 268, p. 638, a15-16 // Z 1:17, p. 240, c15-16 // R17, p. 480, a15-16)

 

《楞嚴經如說》卷9:「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CBETA, X13, no. 286, p. 478, b5-6 // Z 1:21, p. 18, b17-18 // R21, p. 35, b17-18)

 

《楞嚴經疏解蒙鈔》卷9:「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CBETA, X13, no. 287, p. 777, c20-22 // Z 1:21, p. 315, a2-4 // R21, p. 629, a2-4)

 

《楞嚴經證疏廣解》卷9:「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CBETA, X14, no. 288, p. 230, a6-7 // Z 1:22, p. 117, a6-7 // R22, p. 233, a6-7)

 

趙城金藏為近自銷殞

 

手邊查到的各藏用字如下:

房山石經 近

高麗藏初雕本 迷

高麗藏再雕本 近

磧砂藏 近

永樂北藏 近

乾隆藏 近

敦煌寫經 北7421 近 北7422 近

卍正藏 近

縮刻藏 近

請再查宋元其他版本藏經確認

 

maha's picture

謝謝用心查證各藏用字。經斟酌,我們取消這個修訂,改回原書的「近」字。

「近自銷殞」之意,採用底下解釋:
  • 《楞嚴經箋》卷9:「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箋云。言魔王近其人。自然銷亡殞滅。」(CBETA, X11, no. 271, p. 1089, b5-6 // Z 1:89, p. 143, d6-7 // R89, p. 286, b6-7)
  • 《楞嚴經如說》卷9:「由汝陰氣已銷。得大光明藏。彼則咸受幽氣。住於昏冥之鄉。彼若鄰近光明。幽氣自然銷殞。安敢擾汝之禪定。」(CBETA, X13, no. 286, p. 478, b14-16 // Z 1:21, p. 18, c8-10 // R21, p. 36, a8-10)
 

 

CBETA Maha 吳寶原 

 

這些版本不能都集成進cbeta中嗎?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首先是沒有那麽多人力。然後著作權也是個問題。雖然古籍已經進入共有領域,本身沒有著作權,但是出版方對其進行校勘、標點、整理,其工作有獨創性。按台灣的法律是享有「製版權」,按中國的判例來看也認可出版方的權利。所以這些版本的出版方如果沒有授權給CBETA的話,CBETA要拿來校勘是容易有麻煩的。

楞严经的校勘有点迷. 

比如前面的 汝如沸彼如堅氷,煖氣漸隣不日銷

这个浪字也是很怪, 明显汤字读着更顺.

另外氷字也很可疑,因为不是正字

cbeta中的词频也不如正字冰多. 这种字很可能在不同的藏中也不一样.

behmabatja的校对让人佩服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maha's picture

CBETA 考慮依新文豐磧砂藏 Q13_p0482c02 作這個修訂:

T19n0945_p0147b20_##水了不相觸,汝如沸[06][浪>湯]彼如堅氷,煖氣漸隣

至於「氷」字,大正藏本經統一作「氷」(共12筆)。

此外,本經的標點很粗糙,還請熟識本經義理者提供更佳的新式標點版本。

CBETA Maha 吳寶原 

 

有參考其它藏用字?

如果以個人觀點, 浪比湯用字好,

1. 很少人會遇到沸浪, 但大多數人有沸湯的感覺.

2. 佛經很少用到沸浪, 但有遇過沸浪的人存活很低, 想像螞蟻在沸湯和人經歷沸浪是否相似.

3. 沸浪比較動態, 有畫面.

4. 註疏已做更正, 保留有其它藏經的用字, 待後人有跡可尋.

 

 

maha's picture

有參考其它藏用字?

目前我們手上只有新文豐高麗藏(作「浪」)、新文豐磧砂藏(作「湯」)方便查對。其他藏經的用字,還請法友幫忙。

會考慮採用「湯」字,主要是本經之後世註疏均作「沸湯」;另外,在其他漢譯經文中,「沸湯」一詞明顯較「沸浪」出現得多。

4. 註疏已做更正, 保留有其它藏經的用字, 待後人有跡可尋.

CBETA 所做的「修訂」,是在保留原書用字情況下所做的用字選擇,也就是大正藏的「浪」字跟 CBETA 依據磧砂藏所選擇的「湯」字同時並存,但看讀者想看「原書用字」或「修訂用字」。

CBETA Maha 吳寶原 

 

房山石經 華夏出版社 2000版 第13冊 224頁 a21 浪 刻石年代 遼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 中華書局 1987年1月版 第23冊 553頁 b13 浪 底本:金藏廣勝寺本
560頁 校勘記
宋資福藏、影印宋磧砂藏、明永樂南藏﹑明徑山藏(又名嘉興藏)﹑清乾隆藏 湯
房山石經﹑高麗藏 浪

敦煌寫經 北7421 浪 北7422 浪

永樂北藏 線裝書局 2000版 第52冊 913頁 a3 湯

清乾隆藏 湯

民國頻伽藏(以縮刻藏為底本) 成一 浪

卍正藏 第21冊 676頁 b9 浪

 

maha's picture

感謝 behmabatja 法友,您手頭上的資源可真豐富!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整合各版藏經的圖檔,並且做到方便查詢的地步。但有個困難是在圖檔版權,如能突破版權限制,則接下來可以進行一頁一頁的圖文對照標記,如此才能方便使用。要不然,現在即使有《金藏》、《高麗藏》、《磧砂藏》、《房山石經》等書籍或圖檔,但真要針對某個字去對查各版藏經,非我們人力所可負荷。

目前在藏經對查方面,以我們能力所及,大抵是以新文豐版《高麗藏》及《磧砂藏》為主。就對查的經驗,常發現兩者有用字差異,似乎源頭不同,可能是屬於不同的藏經體系吧。當遇到用字差異時,如何抉擇,是個難題。在這方面,相信 behmabatja 法友頗有心得,若有機緣,還請指導一二。

CBETA Maha 吳寶原 

 

怎麼提供標點?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maha's picture

怎麼提供標點?

如要提供新式標點經文給 CBETA 運用,可將檔案寄到 CBETA 服務信箱:service@cbeta.org

 

CBETA Maha 吳寶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2:「我今發明是因緣[5]性」(CBETA, T19, no. 945, p. 112, c18-19)

[5]性=生【宋】【元】【明】。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2:「我今發明是因緣生。」(CBETA, T39, no. 1799, p. 852, c28-29)

《宗鏡錄》卷32:「我今發明是因緣性。」(CBETA, T48, no. 2016, p. 601, c23)

趙城金藏為性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1]新印大佛頂首楞嚴經序」(CBETA, T19, no. 945, p. 105, b25) [1]【原】麗本,此序麗本無今依宋本載之。
《宗鏡錄》卷1:「[1]宗[2]鑑錄序 」(CBETA, T48, no. 2016, p. 415, a3) [1]【原】麗本,朝鮮海印寺版。[2]鑑=鏡【明】*。
依據校勘資訊以上二書底本為高麗藏(西元1011-1078年初雕 西元1237-1249年再雕)
所以都是「因緣性」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1:「[1]首楞嚴經疏序」(CBETA, T39, no. 1799, p. 823, a3) [1]【原】延寶八年刊宗教大學藏本,【甲】大日本續藏經,【乙】貞享五年刊大谷大學藏本,【宮】曆應二年高師直刊宮內省圖書寮藏本。
依據校勘資訊此書底本為延寶八年(西元1680年)刊宗教大學藏本 對校大日本續藏經(西元1905-1912年刊印)、貞享五年(西元1688年)刊大谷大學藏本、曆應二年(西元1339年)高師直刊宮內省圖書寮藏本(舊宋本)
上述四書此處皆為「因緣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2:「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1]死生,了無所得。」(CBETA, T19, no. 945, p. 114, a24-25)

[1]死生=生死【宋】【元】【明】。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2:「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CBETA, T39, no. 1799, p. 850, a11-12)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4:「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3]死生。了無所得。」(CBETA, T39, no. 1799, p. 874, b25-26)

[3]死生=生死【甲】【乙】。

《宗鏡錄》卷69:「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CBETA, T48, no. 2016, p. 807, a20)

《楞嚴經義疏釋要鈔》卷1:「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死生了不可得。」(CBETA, X11, no. 267, p. 92, c24-p. 93, a1 // Z 1:16, p. 430, d13-14 // R16, p. 860, b13-14)

《楞嚴經疏解蒙鈔》卷2:「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死生。」(CBETA, X13, no. 287, p. 569, c13 // Z 1:21, p. 108, a1 // R21, p. 215, a1)

趙城金藏為死生

maha's picture

此處作「死生」或「生死」,皆有所本,且文意大致可通。這種狀況,我覺得不用強求統一。

另外,就目前大正藏所收錄的本經(T19n0945),當中的「生死」出現23次,「死生」出現7次,兩者有著混用情形。

CBETA Maha 吳寶原 

 

死生生死多少次

迷悟悟迷分不清

相似似相不相同

校正正校了然心

 

maha's picture

當「經」有不同版本時,「註」、「疏」所依據的「經」本可能不一,因此難免會產生彼此用字上的差異。面對這種用字差異,個人是回到該文字所屬前後文來考量該文字的合理性。

CBETA Maha 吳寶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9:「命終之後[3]必為魔民」(CBETA, T19, no. 945, p. 151, b5-6)

[3]畢【金】=必【宋】【元】【明】【CB】。

 

註疏均為必

請問以什麼方式修改為必? 有參考其他藏用字? 趙城金藏為畢.

和保留用字的作法有何不同?修改者是何人?

maha's picture

這個校訂的起因是:從文意上,此處「畢」、「必」兩字以「必」字為佳。
 
校訂的主要依據為磧砂藏(新文豐版)Q13_p0486a17作「必」,且大正藏校勘也作「畢=必【宋】【元】【明】」。
 
又,就 CBReader 檢索所得,相關註疏中沒有作「畢為魔民」,而作「必為魔民」有20幾處,如:
  •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9:「命終之後必為魔民」(CBETA, T39, no. 1799, p. 955, c27-28)
  • 《楞嚴經集註》卷9:「命終之後必為魔民」(CBETA, X11, no. 268, p. 663, a9 // Z 1:17, p. 253, a9 // R17, p. 505, a9)
  • 《楞嚴經要解》卷18:「命終之後必為魔民」(CBETA, X11, no. 270, p. 876, c1 // Z 1:17, p. 442, a1 // R17, p. 883, a1)
在未來(今年四月)新版 CBReader 中,讀者可以選擇閱讀及檢索「校訂前」的用字,也可以選擇閱讀及檢索「校訂後」的用字。
 
這筆校訂 CBETA 編輯人員負責。
CBETA Maha 吳寶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59〈入法界品 39〉:「娑麼字即可憶念性」(CBETA, T35, no. 1735, p. 953, c1)

《華嚴經疏注》卷114〈離世間品第三十八〉:「唱娑(蘇紇切)麼字時入般若(至)名隨十方現見諸佛。

三十一麼字。即可憶念性。」(CBETA, X07, no. 234, p. 926, a2-3 // Z 1:7, p. 332, b16-17 // R7, p. 663, b16-1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51卷-第80卷)》卷76:「娑麼字即可憶念性」(CBETA, L133, no. 1557, p. 774, b1)

《華嚴經疏論纂要(第86卷-第120卷)》卷112〈入法界品第三十九〉:「【疏】娑麼字。即可憶念性。」(CBETA, B05, no. 2, p. 2679, a1)

《華嚴經疏注》之麼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