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4]義足經卷的句读

《佛說義足經》卷1:「佛語諸比丘:「不但是返解是梵志憂。過去久遠,是閻浮利地有五王。其一王名曰桀貪,治國不正,大臣、人民悉患王所為,便共集議言:『我曹家家出兵。』皆拔[1]白到王前,共謂:『王寧自知所為不正、施行貪害萬姓不?急出國去,不者必相害傷。』」(CBETA, T04, no. 198, p. 175a2-7)[1]:白=自【明】

 

拔  后面应该是一个句号。不应该和后面连起来,否则非常奇怪。

 

另外这个返感觉也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不是番字?

討論區:

《佛說義足經》卷1:「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便喜笑而去。」(CBETA, T04, no. 198, pp. 174c29-175a1)[*]:便=使【宋】*【元】*【明】*

 

应该修改为:

 

《佛說義足經》卷1: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便喜笑而去。」(CBETA, T04, no. 198, pp. 174c29-175a1)[*]:便=使【宋】*【元】*【明】*

 

这是一句话,都是众比丘和佛陀的问答。中间没有人喜笑离开,离开的人上面已经离开了。所以不能在乃如是至的后面加引号表示对话结束。

至后面是一个逗号。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佛說義足經》卷1:「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便喜笑而去。」(CBETA, T04, no. 198, p. 174, c29-p. 175, a1)
[*15-1]便=使【宋】*【元】*【明】*。
有道理,我會如此標點:
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使喜笑而去。」
佛語諸比丘:「...」

 

Yifertw

maha's picture

贊同 yifertw 的標點。

CBETA Maha 吳寶原 

 

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使喜笑而去。」

 

你这个句读做的好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佛說義足經》卷1:「「『增念隨欲,  已有復願,  已放不制,
如渴飲湯。  悉以世地,  滿馬金銀,
悉得不厭,  有黠正行。  如角距生,
日長取增,  人生亦爾,  不覺欲增。
飢渴無盡,  日日復有,  金山拄天,
狀若須彌,  悉得[7]不厭,  有黠正行。
欲致痛冥,  未嘗聞之,  願聞遠欲,
厭者以黠,  厭欲為尊,  欲漏難離。
黠人覺苦,  不隨愛欲,  如作車輪,
能使致堅。  稍稍去欲,  意稍得安,
欲得道定,  悉捨所欲。』
」(CBETA, T04, no. 198, p. 175b18-29)[7]:不=無【宋】【元】【明】
 
这个偈有32颂。但是竟然是三行一组,没有对齐。其实用四颂一组,一共8行,就非常的好看了。
 
《佛說義足經》卷1:「「『增念隨欲,  已有復願,  日盛為喜,
從得自在。』」(CBETA, T04, no. 198, p. 175b7-8)
 
《佛說義足經》卷1:「「『童子若善,  以尊依世。  說欲甚痛,
慧計乃爾。  汝說八偈,  偈上千錢,
願上大德,  說義甚哀。』」(CBETA, T04, no. 198, p. 175c3-5)
 
这两个都是如此。
但是这个适合三列的反而不是
 
《佛說義足經》卷1:「「『常欺[1]倒邪冥,  說作身不犯,
重冥行欺具,  自怨到彼苦,
修地利分具,  不守怨自賊,
惡言截頭本,  常關守其門。
[2]當尊反興毀,  尊空無戒人,
從口內眾憂,  嫉心眾不安,
[3]摶掩利人財,  力欺亦可致。
是悉皆可忍,  是最以亡寶。
有怨於正人,  世六餘有五。
惡有道致彼,  坐意行不正,
欺咤有十萬。』」
」(CBETA, T04, no. 198, p. 177a3-14)[1]:倒=到【宋】【元】【明】[2]:當尊反興毀=常尊及與毀【宋】【元】【明】[3]:摶=博【宋】【元】【明】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偈頌的斷句,較為複雜。

一般來說是「四句偈」,但是,古譯也有一句、兩句、三句、五句、六句、八句不等,這是要依靠巴利文本或梵文經本,沒辦法依據翻譯的表面字義來斷句的。

支謙《義足經》翻譯的偈頌大都作「六字四句」,不過,也有不少例外,這是需要和巴利《小部,經集》對照才能下結論的。

Yifertw

maha's picture

偈頌的排版涉及標記工夫。限於人力,CBETA 在偈頌標記方面並沒有做到很細,好比四句、四句各別分開出來,而是簡單的把整塊頌文當做一個偈子。假如把四句、四句各別標記,再透過程式的控制,應該可以達到較理想的呈現樣式。目前這類大正藏標準偈頌格式的呈現樣式是以大正藏原書排版格式來做分行。

CBETA Maha 吳寶原 

 

《佛說義足經》卷1:「便共集議言:『我曹家家出兵。』皆拔[1]白到王前,共謂:『王寧自知所為不正、施行貪害萬姓不?急出國去,不者必相害傷。』」(CBETA, T04, no. 198, p. 175, a4-7)
[1]白=自【明】。
《明藏》可從,應作:
「便共集議言:『我曹家家出兵。』皆拔,自到王前,共謂:『王寧自知所為不正、施行貪害萬姓不?急出國去,不者必相害傷。』」
「皆拔」是各自的軍隊都「出發、開拔」,自到王前,是「王未召喚,而自己到達王的面前」。
但是,就 CBETA 而言,只須增一標點符號。

Yifertw

maha's picture

《佛說義足經》卷1:「佛語諸比丘:「不但是返解是梵志憂。過去久遠,是閻浮利地有五王。其一王名曰桀貪,治國不正,大臣、人民悉患王所為,便共集議言:『我曹家家出兵。』皆拔[1]白到王前,共謂:『王寧自知所為不正、施行貪害萬姓不?急出國去,不者必相害傷。』」(CBETA, T04, no. 198, p. 175a2-7)[1]:白=自【明】
 
皆拔  后面应该是一个句号。不应该和后面连起来,否则非常奇怪。
此處,贊同 yifertw  的意見,標點改作「皆拔,[1]白到王前
另外这个返感觉也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不是番字?
這裡「返」字的意思可能相當於底下的「返」字:
 
  • 《長阿含經》卷14:「當佛說此法時,大千世界三[1]六種震動。」(CBETA, T01, no. 1, p. 94, a9)[1]返=反【宋】【元】【明】。
  • 《雜阿含經》卷9:「如前三[1],乃至請法,答言:「非時。」不為說法。」(CBETA, T02, no. 99, p. 62, a6-7)[1]返=反【宋】【元】【明】。
「不但是返……」意思是:「不但這一次」解是梵志憂,過去久遠時也曾經……。
 
CBETA Maha 吳寶原